致敏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Ⅱ型亲人类T细胞逆转录病毒现已发现其有变种即最普遍的HIV―Ⅰ,(还有亚种)和几乎只在非洲西部见到的HIV―2。HIV侵犯人体T淋巴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Th),在其中繁殖并致其死亡,由于Th减少,抑制性T细胞(Ts)便相对增多,Th/Ts比率倒转(正常值为1.6―2.1),免疫功能呈现抑制状态,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对多种病原体失去防御能力,阴极各种机遇性感染,而感染又使免疫缺陷进一步加重,造成免疫缺陷,感染恶性循环,免疫功能更为低下,乃至丧失。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其传播方式主要有3种:
(1)性接触传播,病毒可灾难性同性恋和异性恋者之间互相传播。
(2)血液途径,静脉注射、输血以及输入血液制品,使用或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均可成为感染的途径。
(3)母婴传播,母体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给胎盘传给胎儿,或经乳汁传给婴幼儿,一般认为新生儿艾滋病是在怀孕后期或分娩过程中由母体传给的。与艾滋病人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如乘同一汽车,住统一居室,是不会被传染的,迄今为止,尚无证据显示HIV可籍空气、昆虫、食物而传播。
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可经历3个不同时期。
1、潜伏期自数月到数年,感染者的血清中发现有抗HIV抗体存在,但无临床症状。
2、淋巴结相关综合症(LAS)期或称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期,即艾滋病前期,可持续一年至多年,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多个淋巴结肿大,在腹股沟以外至少有两处淋巴结肿大,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持续发热,腹泻,疲乏,消瘦,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减少,Th/Ts比率减小。
3、艾滋病期表现为严重的机遇性感染,即于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真菌、分支杆菌和原虫,由于患者的免疫缺陷而感染致病,如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以及一些少见的中流如Kaposi肉瘤(KS)或非何杰金淋巴瘤等。出现Kaposi肉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约18个月。根据初诊时第一次发现的症征统计,其百分比是:广泛性淋巴结病占72%,Kaposi肉瘤为40%,茸毛状粘膜白斑病39%,念珠菌病31%,颈部肿块8%,单纯疱疹7%。约有25%的HIV阳性者发展成为淋巴结相关综合症,10%左右发展成为艾滋病。
艾滋病在耳鼻咽喉-头颈部的表现艾滋病患者约有40%―70%出现耳鼻咽喉-头颈部病变。
1、耳部病变Kaposi肉瘤为多发性出血性肉瘤,可发生于外耳,表现为红紫色斑块或结节,外耳的卡氏肺囊虫感染为多核性囊肿,病检可发现原虫,盯聍中尚未发现病毒,但可从鼓室积液中分离出HIV,中耳农业中培养可见到真菌、原虫、病毒或分布杆菌,HIV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听神经,早期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较为常见。
2、鼻及鼻窦病变鼻腔和鼻窦粘膜可因阿米巴原虫等感染而引起粘膜肿胀,产生鼻塞,流脓涕或鼻出血等症状,鼻部的疱疹病毒感染可产生巨大疱疹性溃疡,自鼻前庭向外扩展至邻近的鼻翼等处,KS也可发生于鼻部。
3、口腔及咽喉病变口腔和咽部的念珠菌感人是最常见的上呼吸道病变,多见于舌的腹面,亦可发生于咽部或食管,引起咽痛和吞咽困难,病变表便有假膜形成,除去假膜可见粗糙红斑样创面,其能产生内毒素及酶,可穿透粘膜波及深层,茸毛状粘膜白斑常见于舌的腹面或侧缘,为粗厚的白色突起,多固着于上皮表面,据报道,在茸毛状粘膜白斑病确诊后,有48%的病人在16个月之内发展为艾滋病,83%的病人在31个月之内发展为艾滋病,有时咽部可见白色乳酪样的真菌感染,形成部分阻塞,粘膜可因真菌的经常刺激而角化,呈现白斑样的粗糙表现,经真菌镜检查或培养可确诊。艾滋病患者的扁桃体言可由常见致病菌,肺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所引起。KS常发生在腭部、颊粘膜、牙龈粘膜和咽后壁,KS和念珠菌感染亦可发生于喉部,导致声嘶,喉喘鸣和喉阻塞。
4、颈部病变颈淋巴结病变是早期症状之一,由于HIV感染导致滤泡增生,常有颈淋巴结肿大,KS可发生于头颈部的皮肤,当其侵犯淋巴结时,颈淋巴结可迅速增大,颈部肿块还应考虑非何杰金淋巴瘤及分布杆菌感染等。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头颈部磷状细胞癌在艾滋病患者亦较多见,其他还可有病毒等感染所致的腮腺肿大等。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应针对发病过程中的病毒,细胞免疫功能遭到破坏、机遇性感染和肿瘤形成四方面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叠氮胸苷能增加人体内防止感染的CD4细胞的数目,抑制HIV,新近其发现AZT能明显减少受到HIV感染的孕妇将病原体传给胎儿的机会,但因其毒性较大,不宜单独服用,给无症状及症状轻微者服用zidovudine,可延缓艾滋病的发生,但其作用是暂时性的,异构多聚阴离子-23及三氮唑核苷等抑制HIV,收效甚微。试用r干扰素,白细胞介素α、胸腺激素,转移因子或骨髓移植等重建免疫功能仍无多大进展,可选用针对性强的药物治疗机遇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虫肺炎可用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异恶唑、氨苯砜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ganciclevir或AZT治疗,无环鸟苷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真菌可用二性霉素B、酮康唑等。但由于患者的免疫缺陷和身体衰弱等因素,常出现副作用或过敏反应,难达预期效果,口、咽、头颈部的KS可视情况进行手术切除,并用放射治疗或阿毒素、长春新碱等化疗,可收一定效果,亦多因出现治疗反应或副作用而影响继续治疗,代号为RGP120MN和RGP120SF-2的两种疫苗将开始试用于临床,但其效果尚难预计,选用针灸与中药调整机体平衡,增强免疫,同时加用抗病毒的中药,采取辩证施治的独特诊断方法分析病情,实行个体化治疗等手段也取得了某些效果。艾滋病的预后不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当今的重点还应抓紧预防工作。
加强卫生宣教,增强公众自我保护能力,防止传染源入侵,切断传播途径,危险人群是防止艾滋病绵延的三个主要环节,即加强检疫工作,对血液及其制品施行严格的检测和管理,HIV阳性者应禁止供血,器官或其他组织,女病人应避免怀孕,防止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尿、粪便、唾液、泪液、痰液或阴道分泌物等接触,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用具,医疗注射用品等尽可能采取一次性使用,需回收者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如有皮肤损伤,应避免与艾滋病接触,严厉打击吸毒,卖淫嫖娼等活动。对危人群进行长期检测等。耳鼻咽喉科医务人员有较多的可能接触艾滋病患者的脓液、唾液、体液和血液,在诊疗之与手术室应采取严密的预防措施,进行检查或诊治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口罩或面罩,以及新手套或双层手套,用过的器械和物品均严格消毒或废气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