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sinusarrest)又称窦性静止(sinusstandstill)、窦性间歇、窦性暂停等。窦性停搏指窦房结在一定时间内停止发放激动。根据心脏起搏点停搏可分为:①窦性停搏;②房性停搏;③交接区性停搏;④室性停搏;⑦全心停搏。临床上以全心停搏(心脏停搏)、心室停搏、窦性停搏为最重要。根据停搏的原因可将其分为:①原发性窦性停搏:与快速性心律失常无关的停搏。②继发性窦性停搏:继发于快速性心律失常之后的停搏。根据停搏的时间可分为:①短暂停搏;每阵停搏不超过2~4s;②较久性停搏:每阵停搏超过4s,可达8s以上;③永久性停搏:起搏点永久丧失自律性。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1.原发性窦性停搏较多见,主要是窦房结本身的损害,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例如冠心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病窦综合征、频死性停搏即为各种疾病晚期的临终前表现。
2.继发性窦性停搏
(1)继发于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短暂性窦性停搏(2~4s):最常见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刺激迷走神经以及药物治疗或食管调搏术超速抑制后,室上性心动过速被突然纠正后而发生的窦性停搏,多为短暂发生。
(2)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或中毒可致窦性停搏:如洋地黄、奎尼丁、利舍平、胺碘酮等。近来有普罗帕酮(心律平)、莫雷西嗪、氟卡尼、安他唑啉、三磷腺苷(ATP)致窦性停搏的个案报道。
(3)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对窦房结功能抑制作用致窦性停搏:例如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刺激咽部、气管插管等。正常人有时也可发生。
(4)心脏外伤或心脏外科手术时损伤窦房结:可于手术中或手术后出现窦性停搏。冠状动脉造影等也可导致窦性停搏。
(5)高血钾、低血钾亦可引起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如为一过性,持续时间很短,可无症状。当窦性停搏时间持续较长,超过8s,又无逸搏出现,可引起头晕或晕厥,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长时间窦性停搏不伴有逸搏者,可致死亡。
1.窦性停搏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2.对于偶发的、一过性的窦性停搏(尤其是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又无症状者,心率在50次/min以上的常不需做对症治疗。
3.对于频发、持续时间长的窦性停搏,有头昏或晕厥发作等明显症状者,可试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麻黄碱等药物治疗。对严重病例可静脉注射阿托品0.5~1mg或注射山莨菪碱(654-2);或用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5%葡萄糖250~500ml中,每分钟滴入1~3μg。
4.对有反复晕厥、阿-斯综合征发作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如无条件,可先行体外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紧急处理,再送至有条件医院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5.对持久性或永久性窦性停搏者,应及早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预后: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和药物影响引起者,一般预后良好。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者,易引起频繁晕厥发作,可致死亡,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预防:1.饮食适宜,劳逸适度,心情舒畅。2.积极治疗原发病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有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