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短膜壳绦虫病

短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 nana)是由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nana,短膜壳绦虫)寄生人体肠道所致疾病。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成虫长25~40mm,宽1mm,头节有吸盘4 个,顶突有单列头钩20~30 个。颈细长,颈后有体节100~200 节,少数多达1000 节,每节片有圆形睾丸3 个,卵巢分2 叶,妊娠节中子宫呈袋状,含虫卵80~200 个。虫卵无色透明,椭圆或圆形,大小47~37μm,壳薄,壳与胚膜间充满无色液体。胚膜两端各有细丝4~8 根伸出,胚膜内有六钩蚴。
成虫寄生宿主小肠上端,虫体末端妊娠节片常在脱落前崩破,虫卵散出,随粪便排出。虫卵被人或鼠吞食,在肠内孵化,六钩蚴逸出即钻入小肠绒毛发育成似囊尾蚴,回入肠腔,吸附肠壁,约在感染后1 个月成熟产卵。其虫卵亦能在肠内孵化,形成自身重复感染。另外,蚤类及多种甲虫可成为中间宿主,甲虫吞食虫卵后孵出六钩蚴,入其血腔发育为似囊尾蚴,甲虫如被人或鼠类吞食,即可受染。

感染轻者可无症状,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胃肠和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痛、腹泻,以及头痛、头晕、烦躁和失眠,甚至惊厥等。有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和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贫血也较常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略增多。
吡喹酮,15~25mg/kg,顿服,疗效可达98.5%。还可采用槟榔煎剂、氯硝柳胺或甲苯达唑等,须连续治疗3~5 天。
预后:本病的预后良好。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灭鼠,做到食前便后洗手,食具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