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主要是由同心性毛癣菌所引起,常由直接密切接触传染,有时可一家数口同时患病,患者以成年男性较为多见。
本病初起呈带棕色的丘疹,渐次扩大,其上脱屑,鳞屑一端附着于表皮上,另一端则游离而倾向中心。真菌逐渐沿着表皮角质层向周围扩大,同时在损害中央又出现丘疹,再次脱屑、扩大,如此循环往复,形成多数同心圆形鳞屑性损害。此种环状损害一般不超过10环,环距约为2mm,有如叠瓦状。在损害发展过程中,新的损害可在其附近陆续出现,互相融合,形成多环形花纹状病变,形成涡纹,故又称涡纹癣。损害界限很清楚,患者皮肤色素可以增加或减退,由于搔抓,皮肤可逐渐增厚。好发于臀部、躯干、四肢及面部等皮肤较薄之部位,包括皮肤粘膜交界处,而在头皮、掌、跖则较少波及。头皮可被侵犯,但从不波及毛发。甲板也可被波及。患者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有增加。病程为慢性,且不受季节的影响,有时可终身不愈。
其治疗常较棘手。一般外用水杨酸类药物的同时内服灰黄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疗程宜长,至少要1个月以上。即使如此,仍常见复发。
预防的关键在于对患者原有的手、足癣、股癣、甲癣、头癣等进行积极的治疗,要尽量避免和其他患者,包括有癣病的动物如猫、狗等密切接触。要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等,并对该类公共用具作定期的清洗消毒,尤其是托儿机构、集体生活的人员更应注意。
一些可能影响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应尽量避免滥用,以免因机体抵抗力减弱而易致继发感染。对患者原有的消耗病如糖尿病等也应予以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