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能性大便失禁是指无神经源性损害和结构异常,临床上出现持续至少1个月的、反复发作的排便失控。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男女比例为4∶1。病因不明,96%(functionalfecalincontinence)FIC有便秘史,或者粪便嵌顿史。
2.肌源性大便失禁大便失禁的常见原因是肛门括约肌损伤或撕裂,如分娩困难、贯通伤、鸡奸、肛门手术等。肌病如肌萎缩也可引起。
3.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是由于神经退行性变或损伤所致,如大脑痴呆或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引起阴部神经损伤或变性等。
常有腹泻,患者并未感到大便的存在,由于排便的急迫,往往来不及如厕即出现排便,此时少许稀便溢出肛门口外。
调节饮食和排便,常食用高纤维素、无刺激性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定时定量进行自我排便控制训练;局部治疗会阴部保持清洁、干燥,局部皮肤的皮疹、糜烂等应及时处理,便后高锰酸钾常规坐浴,避免感染。
1.训练大宗的试验观察发现,参加训练的病人除了有脊髓损伤的病人外,成功率可达70%,当然这种训练治疗比较麻烦,并要有恒心,需要取得病人的合作。这种训练技术可能通过多种作用改善人体对大便的控制能力。
(1)训练可改善肌肉的活动性,从而加强肌肉作用。
(2)增加敏感性,使之及早感知到直肠内大便的存在,感觉的改善使得在感觉大便之前肛门内括约肌不会松弛,这样控制大便的能力可望得到改善。训练的第一步是训练病人能够立即感觉到直肠内大容量气囊的存在。一旦他们能够在气囊一扩张就感觉到气囊的存在,就开始训练病人对小剂量气囊的感觉,使感觉延迟的病人通过训练得到纠正。一旦感觉延迟得到纠正,此时用充气的气囊达到使容易感觉到的容量,然后减少气囊内容量的50%。如果病人未能感觉到,则重复新的容量并在充气前3s告诉病人,如果病人感觉到气囊的膨胀再重复这个容量,但不事先告诉病人。如果病人未能感觉到这次膨胀,就用最后这个感觉容量以及小于这个容量的不同容量来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超过15min,通过上述训练达到改善病人感觉阈值的目的。待消除感觉延迟且感觉阈值低于15ml后,就进行感觉-挤压的连贯性训练,要求病人一感到气囊扩张就挤压盆底肌肉5s,好像他已在阻止排便。一旦建立立即的挤压反应,要求病人维持压力在一个强有力的高段,达到气囊扩张的10~15s时间。一般训练3~5次就可使病人恢复正常感觉,建立起良好的感觉挤压反应。另外,也可作排便习惯的训练,鼓励病人每天定时排便,可在早餐后立刻坚持排便10~15min,对大便失禁的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2.改变结肠功能可应用一些能改变结肠运动、吸收、结肠内液体含量和直肠敏感性的药物。用糖皮质激素灌肠或用5-ASA灌肠可减轻直肠炎症和直肠的敏感性,改善便急症状,并可减轻大便失禁。可待因、地芬诺酯(苯乙呱啶)、洛哌丁胺(易蒙停)、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等药物对改善每天大便次数和大便失禁也有一定疗效。考来烯胺(消胆胺)对许多大便失禁的病人有显著的作用,早晨服用消胆胺4g,1次/d。
3.手术治疗对肌源性大便失禁,如对肌肉损伤能准确定位,可将肌肉断端相叠缝合,或联合进行会阴前部重建术,80%以上患者术后可重获排便控制。对神经源性大便失禁,如病人无括约肌的损害,可行肛后修补,约60%病人可有一定好转,但仅20%~50%的病人能完全恢复对排气及干稀大便的克制能力。括约肌功能减弱者,通过括约肌训练有时可望得到功能恢复。如果手术和保守治疗均失效,惟一可能的办法只有造口术或人工肛门。由直肠脱垂所致者行直肠固定术或Delorme术。神经源合并肌源性失禁者行括约肌成形术或作肛门后修补。神经源性大便失禁可行肛门后修补、前提肛肌折叠术。大便失禁的治疗总结如下见表3。
预后:大部分病人的预后较好,关键在于积极治疗. 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