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自主(植物)神经的失衡,在过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等应激情况下诱发起病。
本症各年龄均可发病,年龄分布7~80岁,80%在20~4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为3∶1~6∶1,病前大多有明显精神因素,如过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病后等,也有部分医源性,少数无诱因。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心血管及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以胸闷、心悸、头晕、乏力,心前区疼痛最多见,胸痛持续时间长,多为刺痛,其次低热、多汗、失眠、四肢发麻,自觉气短、气不够用,叹气后舒服,少数有短暂“晕厥”,咽部阻塞感。当站立、紧张激动时加重,卧位、恶心、呕吐减轻,劳累后轻度气急,但工作一般不受影响,若出现心力衰竭会有端坐呼吸。体征方面有焦虑,但多数外观状态尚好。心率静息时多达90~100次/min以上,个别达170次/min,常随体位、情绪激动而变化,站立或工作时增快,卧位或睡眠时降低,正常成人立卧心率差数为(8.23±4.3)次/min,本症却达(16.95±9.18)次/min。病程长者可有轻度心脏扩大,触诊心前区心脏搏动强而快,听诊第1心音亢进,部分有收缩期喷射样喀喇音、第3及第4心音,第2音分裂,可闻及1~3级收缩早中期喷射性杂音,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颈外动脉上最明显,运动后更为显著。收缩压可轻度升高19~21kPa,脉压增大,有水冲脉、枪击音和毛细血管征。可有手足发抖和腱反射增强。
1.首先要让患者认识本病的病因和本质解除不必要顾虑,了解精神因素的影响及病程有反复发作倾向,使患者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与医生合作,为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2.长期休息无必要,但避免精神刺激。
3.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种类较多,以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最常用。普萘洛尔不仅对抗心脏β受体兴奋效应,改善血流动力学的高动力循环状态,而且大剂量时具有抗焦虑作用,剂量10~20mg,个别30mg,3次/d。美托洛尔50~100mg,2次/d。应用1~2周症状迅速好转,用药持续到症状完全消失,疗程至少2个月,不要立即停药,否则容易复发。国外Frohlich认为疗程要持续39~90周,平均为42周。哮喘、传导阻滞时禁用。也可用交感神经末梢抑制剂,如呱乙啶10mg或倍他尼定(苄甲胍)5~10mg,均2~3次/d;利舍平0.125~0.25mg,3次/d。焦虑症状严重可酌情加用镇静剂。对于有心力衰竭者,应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
预后:病程冗长,数周数月不等,长者可达10年以上,都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再次用β受体阻滞药又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长期随访中,大多数心动过速、高血压、高心搏出量和心电图异常消退,预后良好,少数可发展至心力衰竭。
预防:及时正确的诊断β受体亢进综合征是非常重要的,
1.及时确诊给予正确处理是完全可以治愈,恢复健康。
2.及时确诊免得误认为冠心病,心肌炎等,可及时减轻患者精神负担。
3.β受体亢进综合征如与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并存时及时治愈β受体亢进综合征,可减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