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自发性食管破裂

自发性食管破裂(spontaneousruptureofesophagus)是指因各种原因所致食管腔内压力突然增加而引起食管发生的全层纵行撕裂。1724年由Boerhave首先报道此病,故亦称Boerhave综合征。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1.腹内压骤增最常见的原因为呕吐(70%~80%),其次为用力排便、分娩、剧烈咳嗽、癫痫发作及举重等。
2.食管壁病变如反流性食管炎、各种急性食管炎、全身营养不良和蛋白质代谢障碍等。

症状与穿孔的部位、大小及距离穿孔的时间有关,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在干呕或呕吐之后,颈段食管穿孔常诉胸痛,中段穿孔主诉腹痛,胸腹段穿孔发生腹痛和背痛,疼痛极为剧烈甚至吗啡也不能止痛。吞咽或呼吸时疼痛加重,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和口渴感,由于剧烈疼痛,缺氧和失血,患者迅速陷入休克,表现为躁动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由于破裂处出血,可呕出少量鲜血。腹部检查可发现上腹部压痛伴腹肌紧张,肝浊音界不缩小。食管破裂后导致纵隔炎、纵隔气肿、气胸、水胸和脓胸(后三者常在左侧,亦可累及双侧),呼吸困难加剧伴有发绀。由于气体和液体积存于纵隔软组织内,随着心跳和呼吸运动牵引纵隔软组织而产生的摩擦音(Hamman杂音),在心前区可听到一种与心跳同步的嘎吱声。由于纵隔气肿,气体自纵隔进入颈部的皮下组织,按之有典型的捻发音,部分患者可能无典型症状和体征,极少数病例首先表现为因继发性中枢性感染而致的脑膜炎。
一般认为迅速确诊并进行手术修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手术时将食管裂口缝合,进行纵隔和胸腔引流。但是近年来也有应用内科保守治疗获得成功的病例,即在穿孔的早期应用自膨式金属支架进行填塞,如已有胸腔积液或纵隔积液则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甲硝唑有助于治疗合并厌氧菌感染者,加强支持治疗特别是静脉全营养疗法的适当应用对加快食管穿孔的愈合有着积极的作用。
预后:迅速作出诊断和立即进行手术修复是使病人免于死亡的关键。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延误诊断。据统计,不经治疗者,约25%在12h内死亡,35%能活至24h,11%活至48h,1周内全部死亡。
预防:食管自发性破裂几乎均发生于腹内压力骤然升高的情况。压力升高的速度比压力升高的绝对值更为重要。腹内压力的骤然升高对一个饱餐后充满食物的胃更为危险,这是因为充满食物的胃底更不能耐受压力的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为呕吐(70%~80%)。呕吐发生时,胃幽门部收缩使胃内容物不能向下推进,同时膈肌和腹肌急剧收缩致使腹内压力迅速升高。因此,防止腹内压骤然升高,是预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