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种痘样水疱病

种痘样水疱病由Bazin在1862年首先报告。90%初发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2∶1)。皮疹特点为日晒后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继之糜烂、结痂,愈后留有点状凹陷性瘢痕。2/3患者在青春期后可自愈。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目前尚未明了。可能是由于先天性机体代谢异常,对日光敏感性增高所致。有时可见家庭中有相同患者存在,似与遗传有关。有谓与近亲结婚有关,但也有不如此者。部分病人尿卟啉检查阳性。致病光谱或为UVA,或UVA、UVB共同作用。

在日光直射的皮肤上出现局部充血潮红、肿胀,呈鲜红色斑、深红色小丘疹或豆大至小指甲大坚实的结节,数日内发生水疱,中央可见脐窝,周围有轻微红晕,经3~4d后干燥结痂,痂脱落后留有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皮疹分批发生。好发于颊、鼻背、耳翼、手足背和前臂伸侧等处,也可累及口唇,出现糜烂。眼结膜充血,角膜浑浊。顾恒等(1994)报告9例重型种痘样水疱病,其表现为皮损呈大片溃疡形成,反复发作而致手指关节强直或屈曲、错位;指骨部分吸收破坏;耳廓部分缺损;鼻梁塌陷、软骨部分破坏吸收;下唇瘢痕挛缩,门齿外露;角膜浑浊。
口服反应停、氯喹、泼尼松、雷公藤,常采用沙度利胺加氯喹、沙度利胺加泼尼松或雷公藤加氯喹的联合应用。口服β胡萝卜素可减轻发疹,但停药后日晒时发疹同治疗前。
避免日晒,外用UVA遮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