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属于蚤目,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全世界记录蚤共2000多种,我国已知有456种,其中仅少数种类与传播鼠疫等疾病有关!如致痒蚤和印鼠客蚤等。
形态:雌蚤长3mm左右,雄蚤稍短,体棕黄至深褐色。有眼或无眼。全身多刚经劲的刺称为鬃。
1、头部呈三角形,中国的触角窝将头分为前头和后头两部分,前上方称额,下方称颊。触角藏于触角窝内,分3节,未节膨大。前头腹面有刺吸式口器。蚤头部有许多鬃,根据生长部位称眼鬃、颊鬃、后头鬃等;有的颊部边缘具有若干粗壮的棕褐色扁刺排成梳状!称为颊栉。
2、胸部分3节,每节由背板、腹板各一块及侧板2块构成。有的种类前胸背板后缘具有粗壮的梳状扁刺!称前胸栉。无翅。足3对!长而发达,以及节最为粗壮,适于跳跃;跗节分5节,末节有爪1对。
3、腹部由10节组成,前7节背板两侧各有气门1对;雄蚤8、9腹节、雌蚤7-9腹节特化为外生殖器;第10腹节为肛节。第7节背板后缘两侧各有一组粗壮的臀前鬃,保护着其后第8节上的臀板。臀板为感觉器官,略呈圆形,板上有若干杯状凹陷并且各具一根细长鬃和许多小刺。
生活史与习性:蚤发育为全变态,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1、卵椭圆形,长0.4-1.0mm,初产时白色、有光泽,以后逐渐变成暗黄色;卵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5天左右孵出幼虫。
2、幼虫形似蛆而小,有三龄。体白色或淡黄色,连头共14节,头部有蛆咀嚼式口器和触角1对,无眼、无足,每个体节上均有1-2对鬃。幼虫活跃,爬行敏捷,经2-2周发育,蜕皮2次,变为成熟幼虫,体长可达4-6mm。
3、蛹成熟幼虫吐丝作茧,在茧内第三次蜕皮、化蛹。茧呈黄白色,体外粘着一些灰尘或碎屑,有伪装作用。蛹具成虫雏形,头、胸、腹及足均已形成,并逐渐变为淡棕色。蛹期1-2周,有时可达1年,主要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蛹羽化时需外界的刺激,如空气的振动,动物走近、接触压力以及温度的升高等,均可诱使成虫羽化、破茧而出。这一特性解释为什么人进入久无人住的房舍时会遭受蚤的袭击。
4、成虫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吸血,并在1-2天后产卵。雌性蚤一生可产轮数百个。蚤的寿命约1-2年。雌蚤通常在宿主皮毛上和窝巢中产卵。由于卵壳缺乏粘性,宿主身上的卵最终都撒落到其窝巢及活动场所,这些地方也就是幼虫的孳生地,如鼠洞、畜禽舍、屋角、墙缝、床下以及土炕等,幼虫以尘土中宿主脱落的皮屑、成虫排出的粪便以及未消化的血块等有机物为食品。而阴暗、湿湿的周围环境是幼虫和蛹发育的适宜条件。蚤两性都吸血,通常一天需吸血数次,每次吸血约2-3分钟,长吸血过量以致血食来不及消化即虽粪便排出。蚤耐饥饿能力有很强,尤以啮齿目(鼠)为多;由于善跳跃,蚤可在宿主体表和窝巢内外自由活动,个别种类可固着甚至钻入宿主皮下寄生,如潜蚤宿主训练性虽种而异,传播疾病着大多是选择性不严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