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兆期:典型偏头痛发作前出现短暂的神经症状即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特别是视野缺损、暗电、闪光,逐渐增大向周围扩散,以及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为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或(和)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较少。先兆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复杂性偏头痛先兆持续时间较长。
(2)头痛期:伴先兆症状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也可为全头痛、单或双侧额部头痛及不常见的枕部头痛等,因此,双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常见的枕部头痛并不能排除偏头痛的可能。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等,可见颞动脉突出,头颈部活动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减轻。大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间为2小时至1天,儿童持续2-8小时。头痛频率不定,50%以上的患者每周发作超过1次。女性患者在妊娠第2周或第三个季度及绝经后常见发作缓解。
(3)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即可好转。
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1、发作期治疗急性偏头痛发作单用止痛剂,如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有效,无效时通常对麦角制剂或5-HT激动剂舒马普坦有效。
(1)曲普坦类:如琥珀酸舒马普坦(尤舒)25-50mg口服,或6mg皮下注射;佐米普坦2.5-5.0mg口服。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烦燥和焦虑等。
(2)镇静药:如苯二氮卓类可促使病人镇静和入睡。麻醉止痛剂和哌替啶100mg肌肉注射对确诊偏头痛患者有效,妊娠期偏头痛只能用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100-150mg口服,因其他种类药物都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或妊娠并发症。
(3)麦角类:如二氢麦角胺(DHE)0.25-0.5mg肌肉或静脉注射;或麦角胺0.5-1.0mg口服,或2.0mg舌下或栓剂直肠给药;有恶心、呕吐、周围血管收缩等副反应,经常大量服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恶心是偏头痛突出的症状,也是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因此合用止吐剂(如胃复胺10mg肌肉注射)是有必要的,严重呕吐可给予小剂量奋乃静、氯丙嗪。麦角生物碱和曲坦是强力血管收缩剂,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禁忌。
2、预防性治疗:适用于频繁发作,尤其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急性期麦角生物碱治疗不能耐受或禁忌的患者。心得安、阿米替林和丙戊酸等三种结构上无关的药物是治疗的支柱,一种药物无效时可选用另一种药物可能有效。应首先消除偏头痛诱发因素酌情选用下列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10-20mg,2-3次/d;有效率约50%。逐渐增加剂量,以心率不低于60次/分钟为限。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出现抑郁、低血压,不能耐受活动和阳痿等副反应,有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病史者禁用。
(2)抗抑郁药:发作频繁偏头痛合并紧张性头痛用阿米替林、丙咪嗪、舍曲林和氯西汀等有效。阿米替林和丙咪嗪有镇定作用,特别在治疗开始时,阿米替林抗胆碱能作用可并发青光眼和前列腺疾病。
(3)抗癫痫药:如丙戊酸、卡马西平和托吡酯等有效。丙戊酸成人起始用量为1200mg/d,早晚两次口服。可有恶心反应,应逐渐加量,妊娠时禁忌。
(4)钙通道拮抗剂:对普通型和典型偏头痛均有效。氯桂利嗪5mg口服,每晚1次;尼莫地平20-40mg口服,2-3次/d。异博定或尼卡地平对预防片头痛也有效。药时需考虑潜在副作用,尼莫地平对血管平滑肌有高度选择性,可伴头重脚轻、低血压和周围性水肿,不应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异博定可加重房室性、结性传导阻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导致便秘。硝苯地平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