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患儿,少数有心脏病。因心房异位病灶4 相舒张期除极速率加快所致,异位病灶可在左房或右房,可能由于心房肌残留具有自律性的胚胎细胞引起。
发病年龄多在学龄前期,我院住院的31 例异位性房性心动过速患儿,6 岁以内19 例(61%),1 岁以内8 例(26%)。患者可有烦躁、气促、多汗、心悸等症状。心率150 次/min 以上,但不恒定,受自主神经影响。入睡或安静时减慢,醒后或活动时加快,相差可在50/min 以上。心动过速持续发作,可达数月至数年, 无休止的心动过速导致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tachycardia cardiomyopathy),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下降,约50%患儿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婴儿期更为明显。转为窦性心律后,心功能及心脏扩大恢复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持续数年,可自行缓解,预后较好。
无明显症状,心率在120 次/min 以下,则无需用抗心律失常药。曾有用氟卡尼、胺碘酮、莫雷西嗪(乙吗噻嗪)、索他洛尔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个例报道。我们的经验胺碘酮疗效较好,少数病例可转为窦性心律,或减慢心房率,改善心功能。并发心力衰竭时,可加用地高辛,其用量宜减少30%~50%。胺碘酮副作用较大,故不列为第一线抗心律失常药。近年报道认为婴儿及儿童患者长期用胺碘酮副作用较成人轻,尚未发现肺部病变,不影响生长发育,对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效果较好,对通常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的病例,可酌情选用胺碘酮治疗。近年用射频消融术成功地治愈AAT。曾报道12 例均有左心功能障碍的AAT患儿,左室短轴缩短率10%~26%(中位数20%),11 例成功。失败1 例,因右房前壁广泛病变,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灶,转复为窦性心律。心功能全部回复正常。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并出现左室扩大,心功能障碍者,射频消融术可为首选。
预后:药物复律成功率很低。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率较快,心功能正常者,通常用地高辛及普萘洛尔可减慢心室率,改善临床症状,定期随访,数月至数年后可望自行缓解。预防:积极预防先心病;防治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各种胃肠疾患、尿毒症、风湿热、川崎病、神经系统因素、低温、麻醉与药物中毒等等引起的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