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局部反复发作性炎症反应 局部结膜充血、水肿、严重者伴眼睑水肿,此种炎性反应多位于眼直肌附着处或走行部位,可触及炎性包块。经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炎症减轻或消退,经数天或数周后重新复发。复发次数为2~6 次不等。
2.复视 由于囊虫内毒素的刺激,使受累眼外肌局部肿胀、功能减弱、眼球转动受限而出现复视症状。此种复视仅在向受累肌作用方向注视时出现,极少在第一眼位时表现眼位偏斜。
3.眼球运动受限 由于反复炎症引起受累眼外肌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炎症包块,限制了眼外肌的收缩功能。牵拉试验有明显抗力。
4.眼球突出 发生在眼球赤道部前的眼外直肌囊虫很少引起眼球突出,但在裂隙灯下可见到位于肌附着处的囊虫包块,有活动性。位于赤道部后的眼外肌囊虫易致眼球突出。这是因为此处的囊虫炎症反应,可波及相邻肌肉或眶内组织,导致组织肿胀或形成较大炎性包块,推挤眼球前突。
手术摘除是治疗眼外肌猪囊尾蚴病的惟一方法,但应注意如下几点:
1.急性炎症期 首先应抗炎治疗,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待炎症消退后方可手术。
2.手术摘除 若囊虫炎性肿块较小与眼肌粘连不显,可仔细分离,完整摘出囊虫和囊壁。术中尽量保留部分肌束,因眼外肌储备能力极大,即使切除部分肌束也不至于影响眼球运动。若囊虫炎性肿块较大,与相邻眼外肌或眶内组织粘连融合,在摘除囊虫及肿块的同时无法保留部分眼外肌束,可将粘连融合的眼外肌及其肿块一并切除,但分离与巩膜粘连时应细心,不要穿破眼球。受累眼外肌连同囊虫肿块完全切除后,可用相邻2 条直肌做部分肌束转位术,以替代受累眼外肌的功能。
3.介入性手术治疗 在超声波引导下介入性手术是近年开展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是超声显示囊液及头节,然后用穿刺针进入穿吸,将头节和囊液吸出,盐水冲洗。如只吸出液体而未见头节,则原位注入酒精,保留10min,而后用盐水置换。本法适用于所有眶内囊虫,损伤小,且行之有效。
预后:预后良好。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