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天性全眼外肌缺如 先天性全眼外肌缺如(congenital panabsence of ocular muscles)为多条眼外肌完全没有发育的先天异常。其特征为上睑下垂、眼球轻度外斜、眼球向各方向转动均受限、下颌上抬。EMG 检查无肌电反应,手术探查仅可发现筋膜组织或少许纤维,一般为双眼,有家族遗传性,临床上极为罕见。
2.先天性部分眼外肌缺如 先天性部分眼外肌缺如(congenital partial absence of ocular。muscles)为单条或部分眼外肌发育不全的先天异常。眼位斜向缺损肌作用的对侧,眼球不能向缺损肌作用的方向转动。其中以下直肌缺如最为常见,亦可合并下斜肌缺如或内直肌向下方移位及眼球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总结国内文献中的先天性下直肌缺如(congenital absence 0f the inferior rectus muscles)的临床特征为以下9 点:
(1)自出生或生后几个月即发生上斜:且随年龄增大,上斜加重。
(2)以右眼较多:偶见双眼。
(3)视力多为弱视或重度视力不良。
(4)上斜度一般均大于50△:合并水平斜视者,以外斜多见,外斜度≥20△。
(5)多无明显代偿头位。
(6)可合并眼部发育异常:如上睑下垂、睑裂增宽、内眦赘皮、小角膜、虹膜脉络膜缺损、黄斑移位、视神经缺损等。
(7)术中可见其他眼外肌异常,如内、外直肌附着点下移,肌束增宽,下斜肌附着点在外直肌下缘及下斜肌缺如等。
(8)牵拉试验为上直肌明显挛缩亢进,以致眼球不能下转或仅达中线。
(9)手术探查:自角膜下缘至涡状静脉处无肌肉组织或仅有少许纤维附着。
3.先天性眼外肌附着异常 先天性眼外肌附着异常(congenital abnormal attachment of the ocular muscles)为单条或多条眼外肌止端附着位置的变异。眼外肌止端异常为引起轻度眼位偏斜的常见原因。眼外肌止端经常有不同程度的位置变异,是肌肉不平衡在临床上引起隐斜或发生显斜的常见原因。显著的止端异位可导致明显的眼球运动障碍。一般多为直肌止端附着点靠后,但以斜肌变异较大,常发生较宽的附着。
上斜肌的额外肌束可延伸于上睑板和眶壁附着于眼球鼻侧或下面,或上直肌或外直肌的肌腱。下斜肌的巩膜止端变异最多,常于外直肌与下直肌之间附着,或与外直肌有一共同的总腱附着。Wilson 曾报道l 例患者有异常重叠的下斜肌。上直肌的颞侧异位形成V 外斜,鼻侧移位可与内直肌肌腱融合。内、外直肌附着点下移,常见于下直肌缺如的患者,由于内、外直肌的移位,上斜度较轻。
.先天性全眼外肌缺如的治疗 只能做部分美容矫正。上睑下垂可做内提吊术或缝线提吊术,因为其上睑下垂是由于伴有提上睑肌缺如所致,所以不可能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手术。如眼球外斜时,可做眶外缘骨膜缝线固定术,如果下颌上抬明显,可将两眼球下方球结膜和筋膜同步后徙,采用眶上缘骨膜缝线固定术使双眼球向上方移位,以矫正代偿头位。
2.先天性部分眼外肌缺如的治疗 主要为下直肌缺如的矫正,方法有以下7种:
(1)上直肌减弱术:一般作为首次手术,常用后徙术,崔国义曾用直肌悬吊后徙术,后徙量8~10mm,但以10mm 为限,如果上直肌挛缩明显或纤维化可行断腱术。
(2)直肌移植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直肌移植术,方法有Hummelsheim 术(将内、外直肌下1/2 肌腱移植至下直肌应有的附着处),Knapp 术(将内、外直肌整个肌腱缝至下直肌应有的附着处)或丸尾术(将内、外直肌的止端下移至下直肌应有止端的鼻侧及颞侧缘处)。上述方法主要用于不合并水平斜视的下直肌缺如。作为上直肌减弱术后的第2 次手术,目的是通过改变内、外直肌的附着位置,矫正上斜。
(3)利用眶下缘骨膜的缝线固定术:方法是在下直肌附着处或内直肌腱下方浅层巩膜上置两根牵引缝线自结膜下缝合固定于眶下缘骨膜上。
(4)显微血管分离、内外直肌部分交叉移位术:方法是在减弱上直肌的同时利用显微血管分离术,分离出上、内、外直肌血管并加以保留,将内、外直肌下1/3 肌束交叉移植于下直肌附着处的巩膜上。
(5)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如有外斜和内斜,则在肌肉移植术的同时,根据斜视程度分别行水平肌的后徙、截除或后徙加截除术。
(6)利用斜肌手术:方法是将下斜肌向前移位缝于颞下象限的巩膜上或下斜肌后徙前移位术。
(7)切除并缩短眼球下方筋膜和球结膜:使眼球下转,矫正上斜。
3.先天性眼外肌附着异常的治疗 此种异常可表现出不同类型的斜视,手术中发现眼外肌附着异常,原则上使其复位,术中观察眼位,如有外斜视或内斜视应同时进行水平肌肉的手术。
预后:全眼外肌缺如无法恢复眼球运动状态。
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