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创伤性动静脉瘘

动脉与伴行静脉同时受伤,使动脉与静脉交通,高压的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形成循环短路,称为创伤性动静脉瘘。大多为穿透性损伤,如枪伤、刺伤等,少数也可由挫伤或医源性损伤引起。以下肢多见。
创伤性动静脉之间形成的瘘口,有洞口型、管状型和囊瘤型三种类型。受伤动、静脉紧密粘连,通过瘘而直接交通者谓洞口型;在动、静脉之间形成一个管道者为管状型;在瘘口部位伴有创伤性动脉瘤者称囊瘤型。动静脉瘘可在受伤后立即出现,但大多在堵住动、静脉裂口的血块溶解后才出现。动脉血直接经瘘口流入静脉,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静脉压也明显增高,静脉逐渐扩张,静脉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动脉壁样改变,静脉高压,致深静脉回流困难,则浅静脉出现扩张,以增加肢体远侧血液回流。静脉高压及扩张,同时致瓣膜功能不全,进而交通支静脉也出现扩张及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发生返流,更加重了浅静脉曲张。瘘近端动脉呈进行性扩张和伸长,动脉壁初期增厚,后期发生退行性改变,平滑肌纤维萎缩,弹力纤维减少,管壁变薄。远侧动脉因血流量减少而缩小,远侧肢体出现供血不足。动静脉瘘促使大量侧支循环形成,静脉侧支循环比动脉更多,浅表静脉广泛曲张。动脉血经瘘口直接流入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使心脏负荷加重,可出现心率加快、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动静脉瘘愈接近心脏,瘘口愈大,则心脏负荷愈重,早期即可出现心力衰竭。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动脉与伴行静脉同时受伤。

颈动静脉瘘,颅内杂音感,头痛、头晕、记忆力和视力减退等脑组织供血不足的症状,肢体粗细(与对侧比较)、皮肤颜色、温度、远端动脉搏动的强弱,有无水肿及溃疡,静脉有无扩张及波动;注意肿块的部位、大小,有无搏动、持续震颤及杂音,注意杂音的性质、强弱、最强的部位及传导的方向,压迫动脉近端时,震颤与杂音是否减弱或消失,心率是否减慢。
一、治疗
1.手术宜在瘘形成后3~6个月、侧支循环已充分建立后施行,但早期出现心力衰竭者,应考虑提前手术。
2.主要血管的动静脉瘘,可将瘘切除,分别缝合动、静脉壁瘘口,或缝合静脉壁瘘口,行动脉对端吻合或血管移植术。
3.有时可行复原性修补术,方法是切开静脉腔,缝合动脉壁瘘口,保持动脉通畅,静脉修补或结扎,以免伤肢缺血及坏死。
4.有较丰富侧支循环的非主要血管的动静脉瘘,可作四头结扎及瘘切除;或仅将瘘的近、远侧动脉结扎,以减轻症状。
5.位于主干血管的动静脉瘘,如手术治疗有困难,也可通过介入方法对瘘口进行栓堵术。
二、术前准备
1.有心力衰竭症状时,应先予以必要的治疗,待好转后再行进一步治疗。若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为减轻心脏负担,也可结扎近心端静脉,待心脏及一般情况好转后,再行二期手术。
2.其他同动脉瘤术前准备。
三、术后处理
1.严密观察脉搏及血压,及时发现心力衰竭并予以治疗。
2.手术前伴有心脏损害者,术后应根据病情延长卧床时间。
3.术后3周系统复查。2~3个月内避免过多的体力劳动。
4.其他同动脉瘤处理。
四、护理
伴有心脏损害者,按心脏病护理常规护理,其他同动脉瘤的护理。
五、出院标准
肢体血液循环良好,心力衰竭消失。
六、随访
出院后3、6、12个月复诊,检查患肢血液循环及心脏情况。
无特殊预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