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梅毒又可能很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梅毒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而发生先天梅毒。
流行病学:梅毒的流行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建国前我国梅毒的流行很严重,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梅毒发病率高达10%~48%,某些大城市为4.5%~10%,某些农村地区为0.5%~3.8%。建国后基本消灭了性病,也包括梅毒在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交流及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人员接触的日益增多,梅毒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特别是1994年来增加更快。全国梅毒病例报告数从1994年的4591例增加到1996年的20578例,增加了448.22%。其中绝大多数为一、二期梅毒,还有少数先天梅毒。
梅毒的传染源是梅毒患者。其传染途径如下:
1、性接触这是主要的传染途径。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有传染性,这些病人的皮肤与粘膜损害表面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在性交过程中很容易通过皮肤和粘膜的损伤处(甚至是很轻微的)传给对方。根据报告,在人类,其半数感染量(ID50)约为50条螺旋体。随着病期的加长,传染性越来越小,到传染后2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
2、胎传患梅毒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受感染。研究证明,在妊娠7周时,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而使胎儿发生感染。
未经治疗的梅毒妇女,虽然通过性接触已无传染性(病期>2年),但妊娠时仍可传染给胎儿,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患早期梅毒的母亲发生流产、死产、胎儿先天性梅毒或新生儿死亡率高;患晚期梅毒的母亲发生胎儿先天性梅毒、死产或早产者较低。
3、其它少数可以通过性接触以外的途径受传染,直接接触如接吻、哺乳等,间接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剃刀、餐具及烟嘴等。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或含有梅毒螺旋体的标本时不小心也可受染。此外如输血(早期梅毒患者作为供血者)偶尔也可发生传染。通过输血而受染的患者不发生一期梅毒损害,而直接发生二期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