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眼弓首线虫病

眼弓蛔虫病即眼弓首线虫病(ocular toxocariasis)是由侵入人体内的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或猫弓首线虫(toxocara cati)的幼虫移行到眼内所形成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犬弓首线虫为主要的致病寄生虫。1956 年Nichols在复习Wilder 所收集的24 例眼部线虫感染患者的病理切片时,确认其中5 例为犬弓首线虫的幼虫。1952 年Beaver 等在肝脏发现弓首线虫的幼虫后,首先提出了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tions)的概念,即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虽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移行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弓形虫病的眼部改变的形成是因为弓首线虫的幼虫直接损伤或为与炎症和瘢痕有关的继发性损害。

由于患儿多为单眼患病且外眼无明显炎症表现,视力下降的症状又多受表述能力的限制,因此就诊原因常为斜视和白瞳症。主要的临床特点为眼底周边部的肉芽肿、后极部肉芽肿、慢性眼内炎以及其他一些非特殊的表现。眼底周边部的炎性肉芽肿病灶是眼内弓首线虫病最常见的表现。在发病初期可见急性弥漫性的玻璃体炎症。在玻璃体逐渐恢复透明后,前段或后段偶见少量的炎症细胞,周边部可见单一的炎性肿块,这种呈白色的炎性包块通常位于睫状体附近,伴有视网膜表面的增殖膜和放射状的视网膜皱褶形成。在视盘和周边部肉芽肿之间所形成的致密的纤维性增殖条带和镰刀状视网膜皱褶是本病的典型表现,它所形成的玻璃体-视网膜或玻璃体-视盘的牵引可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皱褶或视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睫状体的“雪堤样”渗出少见,多发性的周边部肉芽肿亦罕见。
后极部肉芽肿可呈边界不清的视网膜下或视网膜内的灰白色肿块,病灶多为1/2~2PD 大小,多位于视盘的颞侧。尽管急性期病灶附近的玻璃体可见炎症细胞,但就诊时炎症表现多已极其轻微。随着病程的进展,肉芽肿处形成致密的纤维性玻璃体增殖条带,可引起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视力障碍多为幼虫直接损伤黄斑所致。
在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表现为慢性眼内炎,多见前房的轻度肉芽肿性反应,但少数严重者也可出现前房积脓。玻璃体炎症细胞浸润致眼底难以窥清,偶尔可透过混浊的玻璃体发现眼底白色肿块或视网膜脱离,但外眼多无炎症充血的表现。后期在玻璃体逐渐清晰后,可见白色纤维膜形成。另外部分患儿可有视盘水肿或炎症、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表现或发现视网膜下活动的幼虫。
眼弓首线虫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抗寄生虫药物如噻苯达唑(thiabendazole)、阿苯达唑(albendazole)、甲苯达唑(mebendazole)和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可以杀死弓首线虫,但少数人认为死亡的幼虫会加重眼内的炎症反应。对于眼内的炎症治疗可使用皮质类固醇和睫状肌麻痹剂。激光直接光凝幼虫,认为通过凝固虫体蛋白可减轻异体蛋白所造成的免疫反应。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被广泛用于眼弓首线虫病的治疗,主要针对玻璃体纤维增生和视网膜牵引等并发症。对于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病例,可考虑早期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有利于眼内炎症的消退。
预后:及早控制眼内炎症,可以恢复有用视力。
预防:预防弓首线虫感染除注意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外,主要是通过兽医对4 周龄内的幼犬进行适当的抗寄生虫治疗,对怀孕的母犬也应再次给药以防止胎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