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与体征 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因肿瘤的类型和部位而异。
(1)腹痛:腹痛为该病最常见的症状,约65%的患者表现有腹痛。腹痛大多由于肠梗阻、肿瘤的膨胀和牵拉、肠管蠕动失调、肿瘤坏死继发的感染、肠壁溃疡和穿孔等因素所致。腹痛一般出现较早,轻重不一,隐匿无规律,呈慢性过程。初起为隐痛或钝痛,随病情的发展逐渐转为阵发性挛性绞痛。晚期疼痛呈持续性,药物不能缓解。腹痛多数位于中腹部、脐周及下腹部,有时可出现在左上腹或剑突下。一旦肿瘤穿孔而引起急性腹膜炎时,可出现全腹剧痛。
(2)肠梗阻:肿瘤阻塞肠腔或肠壁浸润狭窄均可引起肠梗阻。恶性淋巴瘤引起的肠梗阻多出现较早,主要表现为慢性、部分性肠梗阻症状。患者多有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进餐后加重,腹胀不明显。梗阻发生在乳头部以下者,呕吐物可含大量胆汁。
(3)腹部肿块:国内资料统计约25.5%的患者腹部可扪及包块,部分患者为就诊的主要原因。60%~70%的肿块直径超过5cm,大者有10cm 以上。
(4)黄疸:因恶性肿瘤侵犯或阻塞胆总管开口部或因转移淋巴结压迫胆总管而引起梗阻性黄疸。黄疸发生率远远低于腺癌。大约为2%左右。
(5)其他: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尚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腹泻、乏力、食欲下降、发热等一些非特异性临床表现。
2.临床分期 Noqvi(1969)提出的临床分标准:Ⅰ期,病灶局限,未侵犯淋巴结;Ⅱ期,病灶局限,已侵犯淋巴结;Ⅲ期,邻近器官组织受累;Ⅳ期,有远处转移。
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国内报告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手术率约为60%。手术方案根据该肿瘤所在部位、病变的范围而决定。可以考虑局部切除,但应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为妥。
该病对化疗和放疗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故术前和术后可以配合进行。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一般放疗的剂量为40Gy(4000rad)左右为宜。化疗一般采用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ADM、甲氨蝶呤(MTX)、PCB 及泼尼松等药组成的各种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