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眼病,而且多数病人需长期点药,如不坚持治疗,也可导致失明。因此,病人既不能麻痹大意,也不要悲观失望,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仔细摸索眼压波动的规律和幅度,制定合理的点药方案,定期检查眼压。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原因不明。

眼胀、头痛、虹视、视力减退、恶心、呕吐。
治疗:
(一)闭角型青光眼
1.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如眼压高,最好用药物控制到正常后手术。一般临床前期或急性发作后房角又完全开放者,可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切开术;如房角已大部关闭有广泛粘连,应行小梁切除术或其他滤过手术。
2.药物治疗
(1)急性发作期:①缩瞳药:1%~2%毛果云香碱滴眼,1/每10~15min,连续2~3h。待瞳孔或眼压恢复正常后改用毛果云香碱1/2h;其间可加0.5%噻吗心安2/d。②立即口服乙酰唑胺500mg 1次,随之250mg,1/6h;③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1~2/d。
(2)间歇期或慢性发作期:可滴缩瞳液、噻吗心安、口服乙酰唑胺,滴眼次数及用药剂量视眼压情况而定。
(二)开角型青光眼
1.可首先用药物治疗。如滴药不能控制眼压或在药物治疗下视功能继续减退者,应手术治疗(激光小梁成形术或滤过手术)。
2.局部用药应滴用最低浓度、最少次数又能维持正常眼压为原则。一般应于清晨睡醒后即滴眼药,午饭及晚饭后各滴1次。
3.如滴药不能完全控制眼压到正常范围,可加服乙酰唑胺,但应避免长期使用,并注意其并发症,定期查尿常规。
(三)绝对期青光眼
1.如无痛苦,可不必治疗。
2.如有疼痛,可做睫状体电凝或冷凝术。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同外眼手术常规。术中注意凝固不可过强。电凝时一般系用40mA,每点相距2~3mm,每次范围不超过二个象限。做冷凝术时,巩膜须作标志点,以免重复或遗漏。
3.可用60%酒精1ml作球后注射。
护理:
1.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进半流食。
2.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波动。
3.注意大便通畅,戒烟酒,饮茶每日不超过一杯,适当限制进水量。
4.间歇缓解期亦应减轻视力疲劳,不能持续阅读太久。
无特殊预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