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旁腺本身病变(肿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素(PTH)合成与分泌过多,通过其对骨和肾的作用,导致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肾结石、消化性溃疡、精神改变与广泛的骨吸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低钙血症,刺激甲状旁腺,使之增生肥大,分泌过多PTH,常见于肾功能不全、骨软化症。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在继发性甲旁亢的基础上,由于腺体受到持久的刺激,部分增生组织转变为腺瘤,自主性地分泌过多PTH,临床上较为少见。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某些器官(如肺、肝、肾、卵巢等)的恶性肿瘤,分泌类PTH多肽物质,导致血钙增高。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本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最可能是与基因突变有关。

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1.高钙血症血钙增高可影响多个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轻度个性改变,抑郁,嗜睡,幻觉,狂躁,昏迷。
神经-肌肉系统:倦怠,四肢无力,以近端肌肉为甚,肌萎缩。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便秘,恶心,呕吐,顽固性消化性溃疡。
软组织:非特异性关节痛。
皮肤:皮肤瘙痒。
骨骼系统:①早期:骨痛,特别是腰背部、髋部、肋骨、四肢,局部可有压痛。②晚期:纤维囊性骨炎,可出现骨骼畸形和病理性骨折,身材矮小,行走困难,甚至卧床不起。部分患者出现骨囊肿,表现为局部骨质隆起。泌尿系统:多尿、夜尿、口渴、肾结石、肾实质硬化、肾绞痛、尿路感染。
2.其他可与垂体瘤及胰岛素瘤同时并存,即MEN-1型;嗜铬细胞瘤及甲状腺髓样癌同时存在,即MEN-2型。
1.无症状性甲旁亢的治疗无症状性甲旁亢常表现为轻度的高血钙及低尿钙。据MavoClinic对134例5年随访的经验,58%的症状不改变,20%最终需要手术治疗,4%原因不明而死亡,18%失访。因此,无症状性甲旁亢,首先要详细采集病史,排除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家族性甲旁亢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推迟手术,每6~12个月检查有无肾和骨的损害,若出现肾和(或)骨的损害,即使无高钙血症的症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血钙>3mmol/L(12mg/dl),但对>3.24mmol/L(13mg/dl)者,应排除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并予内科治疗降低血钙。②有代谢性骨病、肾结石和(或)肾盂肾炎伴肾钙盐沉着症。③有难以控制的并发症,如消化
性溃疡、胰腺炎、精神病。④血中PTH超过正常的2倍以上。
(2)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第1次术前定位检查并非绝对必要,术中对每个腺体都应探查,因少数病例为增生或偶见多个腺瘤。术中必须作冷冻切片,因为有时腺瘤、腺癌与增生很难鉴别。若为腺瘤作腺瘤摘除。若找不到腺瘤或4个腺体均有病变,一般可作甲状旁腺次全切除,即切除3.5个腺体,保留约50mg腺体;也有主张切除4个腺体,然后取50~100mg于前臂肌肉内作自体移植;测定移植侧与非移植侧前臂静脉血清中的PTH,如两者有差别,提示移植侧甲状旁腺存活。若找不到甲状旁腺或每侧2枚甲状旁腺均正常(必须经活检证实),可能系埋藏于甲状腺组织内或上纵隔,有人主张切除一叶甲状腺或切除上纵隔的脂肪垫。若手术未找到腺瘤或增生,应探查有无第5个腺体,并延长切口,探查食管后和颈动脉外侧,必要时探查上纵隔。若为腺癌,应作根治手术。有经验的外科医师首次手术的成功率约为90%,遗漏、对异位及增生切除不足而手术失败者约为10%,需再次手术,但再次手术前必须仔细复审首次手术的记录与病理切片,并排除非甲旁亢所致的高钙血症。对再次手术者应先作定位检查。
(3)术后处理:术后可能发生低钙血症,系由于①残存的.甲状旁腺受到长期高血钙的抑制而功能减退;②残留的组织过少,或因手术损伤及血供障碍引起暂时性甲旁减;③骨骼与肾脏对PTH的反应降低,后者多可见于合并肾功能不全、严重骨病、维生素D缺乏及低镁血症时;④术后PTH急剧下降时因骨饥饿及骨修复,有大量的钙和磷沉积于骨中。所以甲状旁腺切除后常出现低钙血症,一般术后24h血钙开始逐渐下降,第5~10天大多达最低点;术前有严重的骨病及碱性磷酸酶增高者,术后血钙可降至1.75mmol/L(7mg/dl)以下。笔者曾见1例,术后第4天血钙降至0.93mmol/L(3.7mg/dl),出现癫痫样发作及喉痉挛,幸经及时抢救而脱险。术后低血钙可有唇、面及四肢的麻木、抽搐,重者有肌强直、癫痫样发作及精神障碍。轻者可口服相当于1~3g的元素钙。即口服乳酸钙12~36片/d,或葡萄糖酸钙10~30片/d。有抽搐者可立即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继以0.5~3.0mg/(kg.h)的元素钙即以10%葡萄糖酸钙溶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补钙量以保持血钙水平达2.12mmol/L(8.5mg/dl)为准。若补钙5~10d仍反应不佳者,宜同时补充维生素D2或D33~5万U/d;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宜改用1α-(OH)I3或1,25-(OH)2D3。对难治性低血钙应测血镁,低血镁者应口服氯化镁,或取25%硫酸镁60~80ml,分次肌内注射或溶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8~12h,可望于24~48h内见血钙回升。术后永久性甲旁减<0.5%。
3.内科治疗对PHPT迄今尚无满意的内科治疗方法;内科保守治疗仅适用于暂不宜手术、拒绝手术及术后血钙依然增高者。下述药物可能有助于降低血钙和(或)血中PTH的水平。
(1)磷酸盐:口服磷酸盐可提高血磷的水平,有助于骨矿盐的沉积,降低血钙,减少尿钙排泄,阻抑肾结石的发展,降低1,25-(OH)2D3的浓度。最初2~3天宜给相当于2g元素磷的磷酸盐,分次口服,继后减至1.0~1.5g/d疗程1年以上。常用Na2HPO4/NaH2PO4(3.66∶1)的溶液口服,10ml,3次/d。近年来,有不少二磷酸盐的新制剂应市,可能疗效更好。用药期间要经常监测血钙及血磷;磷酸盐过量,血钙低于正常,可刺激PTH分泌,增加尿中的cAMP排泄,并引起骨脱钙及并发转移性钙化,有肾功能损害者尤需防范,必要时可暂时加用阻抑骨吸收的普卡霉素25~50μg/kg,静脉注射;不宜重复或多次使用,以防对骨髓的毒副反应。
(2)西咪替丁:可能有阻抑PTH合成和(或)分泌的作用,但停药后可反跳,用量为0.6~0.8g/d,分次口服。
(3)普萘洛尔:可能有抑制PTH分泌的作用,但甲状旁腺细胞肾上腺素能β受体对它的反应不一,故疗效并不确切。
(4)雌激素:用于绝经期后女性的轻症甲旁亢,可使血钙降低,但对PTH分泌无作用,长期服用的疗效尚无定论。
(5)其他治疗:降钙素对PHPT引起的高血钙并无作用,糖皮质激素对之也无效,且可增加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
无特殊预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