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传染性软疣病毒所引起的表皮传染性疾病,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光泽的小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本症系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所致,属痘类病毒,呈“砖形”,大小约300×310nm,在普通显微镜下有时亦可见到。其结构介于天花组与副牛痘组病毒之间,核酸为DNA,衣壳完全对称,外包以囊膜,在组织培养中皆不生长,用明胶弥散试验及荧光显微镜检查,在病人血清中见有抗体,但它的作用尚不明了。
本症是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也可自体接种,往往在公共浴室或游泳池中被传染。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染。有人认为异位体质者,对此病毒比较敏感且易泛发。有报道,在结节病、白血病、艾滋病、使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者,可发生广泛性皮损。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潜伏期约为14~50d。初起为米粒大半球形丘疹,以后逐渐增大至绿豆大,中心微凹如脐窝,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逐渐变软,呈灰白色或珍珠色。挑破顶端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称为软疣小体。损害数目不等,或少数散在,或数个簇集,互不融合。
儿童皮损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成人皮损好发于下腹部、耻骨部、生殖器及腹内侧。在男性同性恋者,其皮损可发生于肛周,但皮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有时可发生于唇、舌及颊粘膜。常有瘙痒,皮损因搔抓及自家接种而呈条状分布。
极少数病人其损害偶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称为角化性传染性软疣,损害有时亦可长大至10~15nm大小,此种巨大损害多为单发,常继发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反应。
皮损一般经过6~9个月即可消退,但亦有持续3~4年者,甚至个别皮损可持续5年以上,病程与数目无关,愈后不留瘢痕。
有的病人在发病几个月以后,在某些皮损四周发生斑片状湿疹样损害。若眼睑或其附近有皮损时,有时亦可发生慢性结膜炎及表浅性点状角膜炎,当软疣除去后,此种湿疹样损害及结膜炎自然消退。
(1)将损害中的软疣小体完全挤出或挑除,或用小镊子夹住疣体,将之拔除,然后涂以2%碘酒、石炭酸或三氯醋酸,并压迫止血。或用锐匙刮除后作电灼干燥。
(2)有报告用0.1%维A酸酒精溶液局部外用有效。亦可局部外用3%酞丁胺软膏。
(3)有人认为对多发性损害者可试用灰黄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