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rimaryamebicmeningoencephalitis,PAM)是由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fowleri)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本病于1965年由澳大利亚Fowler和Garter首次报道,翌年Butt又报告了美国的病例,并正式定名。至今世界上已报告200余例PAM,病例数虽少,但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北京等地亦有PAM病例报告。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rimaryamebicmeningoencephalitis,PAM)是由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fowleri)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本病于1965年由澳大利亚Fowler和Garter首次报道,翌年Butt又报告了美国的病例,并正式定名。至今世界上已报告200余例PAM,病例数虽少,但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北京等地亦有PAM病例报告。
本病的病原体为耐格里属中嗜热的致病性虫株。现已发现耐格里属有七个虫株,即Naegleriafowleri,N.andersoni,N.australiensis,N.gruberi,N.jadini,N.jamiesoni及N.lovaniensis。目前证实感染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只有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fowleri)。该原虫生活史有三个阶段:滋养体、鞭毛体和包囊。滋养体直径约为10~30μm,有特征性具环晕的大核仁,虫体一端有单一圆形或钝性的伪足,而另一端形成指状的伪尾巴,运动快速而无定向。当滋养体在不适环境中或置于蒸馏水中,可形成临时性的鞭毛体,一般具有一对或多根鞭毛,直径为10~15μm,长圆形或梨形,泳动快,为非摄食阶段,可在24h内变回到滋养体,但不直接形成包囊。滋养体是嗜热性的,能在40~45℃温度下正常生长,并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迅速增生,以摄入细菌或其他有机物为食,为其生活史中的致病阶段。当滋养体处于逆境时,可形成抗性很强的包囊,包囊为圆形,直径为10μm,囊壁光滑有2~3个孔,核与滋养体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