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成人T 细胞白血病

成人T 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是一种与人T 细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感染直接相关、发生于成人的特殊类型淋巴系统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发生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亦可侵及骨髓。本病于1976 年首先由日本学者高月清提出,其临床特征为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浸润、间质性肺浸润及高钙血症。继日本西南部发现本病之后,美国、加勒比海地区及其他国家也陆续报道本病存在。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ATL 的发生与人类T 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V-Ⅰ)感染有关,患者血清HTLV-Ⅰ检查阳性。高发区是日本Kyushi 岛的南部,此处居民10%~15% HTLV-Ⅰ抗体阳性,其他地方的发病率很低。如何把日本高发区和其他地区的发病联系起来还不清楚。研究表明宿主易感性和(或)共同的环境条件与HTLV-Ⅰ感染有关,家族成员HTLV-Ⅰ抗体阳性率是无关正常人群的3~4 倍。在抗体阳性、临床正常的患者血清中可分离出HTLV-Ⅰ病毒。

ATL 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白血病样的急性型、淋巴细胞增生的淋巴瘤型、预后较好的慢性型和冒烟状态(隐袭型)。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许多患者有广泛的淋巴结病,大多数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但纵隔肿块很少见。骨髓常有白血病细胞浸润。其他常见受累部位有肺、肝脏、皮肤、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约2/3 的患者可发生皮肤受累,大多数皮肤浸润患者可见局灶性的ATL 细胞浸润或波特利埃微脓肿(Pautrier microabscesses)。
1.各型的主要临床表现
(1)急性型:患者中位年龄为40 岁。典型的表现为:发病很急,主要是迅速进展的皮肤损害、高钙血症,或两者并存。皮肤损害多种多样,如散在分布的瘤块、融合的小结节、斑块、丘疹、非特异性红斑等。高钙血症患者常表现为乏力、表情淡漠、精神错乱、多尿、烦渴。
(2)慢性型:可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及肺浸润,无高钙血症,无中枢神经系统、骨、胃肠道浸润,无腹水及胸腔积液。
(3)淋巴瘤型:淋巴结组织学证明为淋巴结病,无白血病细胞浸润。
(4)冒烟型:皮肤损害为其特征,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可有肺浸润。一般无高钙血症,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和骨髓浸润均较轻微;无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本病多依据临床分型不同而决定治疗策略,慢性型或冒烟型患者多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以积极控制感染和改善脏器功能为主,当出现病情进展或急性转变时,方可考虑采用积极治疗措施。急性型或淋巴瘤型ATL 虽采用化学、生物学等积极治疗措施,但疗效不佳,中位生存期2~6 个月。
1.化学治疗 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VEPA 方案(长春新碱1mg/周,连用6 周;环磷酰胺300mg/d,第8、22、29 天;泼尼松40~60mg/d,每周3 天;多柔比星(阿霉素)40~60mg/d,第1、22 天)应用此方案治疗322 例患者,完全缓解7l例(22%)。经典的CHOF 方案疗效也不理想,59 例中有10 例(17%)完全缓解。其他可使用方案包括CVP 方案、MACOP-B 方案,ProMACE-MOPP 方案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来,日本学者采用LSG15 方案(7 个周期VCAF、AMP 及VECP 方案)加粒细胞生长因子(G-CSF)治疗96 例进展期ATL 患者,完全缓解33 例(35.5%),部分缓解42 例(45.2%),中位生存时间13 个月,2 年无病生存率达31.3%,明显高于其他化疗方案。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进展期ATL 的主要手段。
2. 维 A 酸(全反式维甲酸) 维A 酸(ATRA)可能影响或阻断ATL 细胞Tax/NF-KB 信号通道,目前已用于化疗耐药的ATL 患者临床治疗,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3.干扰素 干扰素-2b 可用于ATL 治疗,惟单用疗效欠佳。近来,已有数篇报道干扰素α-2b 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叠氮胸苷)合用治疗ATL 患者并获得一定疗效。White 等采用干扰素α-2b 250 万~1000 万U,皮下注射,1 次/d 和齐多夫定(AZT )50~200mg,口服,5 次/d,治疗ATL 患者18 例,除6 例无法评价疗效外,其中1 例完全缓解持续21.6 月,2 例部分缓解分别持续3.7 月和26.5月。Matutes 等用上述方法治疗15 例既往已接受各种治疗ATL 患者,其中8 例获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另7 例无效。
4.免疫治疗 IL-2R(Tac)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ATL 治疗。临床资料表明,抗Tac 治疗20 例ATL 者,1 例有短暂不肯定缓解。4 例部分缓解,2 例完全缓解。抗Tac 也可与免疫放射性核素(90Y)交联,用于治疗ATL 患者,在15 例接受治疗者中,8 例部分缓解,2 例完全缓解。
5.造血干细胞移植 Utsunomiya 等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10 例ATL 患者,其中9 例供者为亲缘,1 例无关供髓者,中位无病生成期为17.5 月,表明allo- HSCT 用于ATL 治疗可获一定疗效。
6.有溶骨病变和高钙血症,可用帕米膦酸二钠 90mg, 静注,每月1 次。
预后:本病预后极差。日本淋巴瘤研究组报道854 例ATL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从诊断时计算)为14 个月,585 例(68.5%)已死亡,269 例(31.5%)仍存活,中位生存期仅6 个月,2 年和4 年预期存活率为28%和12%。提示不良预后有关的因素有:①一般状况不佳;②高乳酸脱氢酶血症;③年龄>40 岁;④多部位受累;⑤高钙血症;⑥CD4- ,CD8- ;CD4+,CD8+ 或CD4- ,CD8+ ;⑦Ki-67+>18%。
预防:本病的感染传播途径清楚,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及性接触。所以预防措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开展有关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2.提倡安全的性行为,积极宣传使用安全套。
3.开展HTLV-1 母婴传播的预防,避免母婴喂养,以减少婴儿感染。
4.使用血液、血液或分及血液制品时,必须严格检测,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