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844 年首由Francois 发现,以后陆续有病例报道。此病见于多种民族,几乎分布于全球。我国于1954 年首由张学庸及吴纯威等报道1 例,其后1957 年杨崇礼等报道2 例。这种病例十分少见。我们于1986~1988 年调查白血病及再生障碍贫血的发病情况时,作者亲自走访约700 万人口,未发现1 例。但由于近来检查方法的进步,发现病例较多。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由于缺乏细胞色素b5 还原酶(b5R)。b5R 是一种黄素蛋白。有膜结合型及可溶性两种。两种b5R 是同一基因的表达产物。该基因位于22 号染色体,长度31kb。现已发现b5R 至少有11 种变异,此外还发现5种b5R 变异,其电泳行为异常,但酶活性正常,属于酶的多态性。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为2 型:
Ⅰ型:又称单纯红细胞型。患者自出生后即有发绀,血中MetHb 含量占Hb总量的8%~50%。
Ⅱ型:又称全身型。全身各种细胞都缺乏b5R 的活性,包括膜结合型及可溶性型,约占10%。此型b5R 的异常与脂肪酸的破坏和延伸、胆固醇的合成及某些药物的代谢有关。
另有些病例为b5R 缺乏的杂合子,其血中MetHb 不增加,但当接触产生MetHb的药物时则生成比正常人高得多的MetHb。

Ⅰ型患者自出生后即有发绀。由于MetHb 为棕褐色,其发绀比一般还原Hb 缺氧时更为明显。MetHb 占Hb 总量的5%~50%。一般病例无症状,而少数病例MetHb 占到Hb 总量40%或更高时患者觉心悸、气短,甚至更明显的呼吸困难。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有些患者除红细胞外同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及成纤维细胞中b5R 酶活性的降低。
Ⅱ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有严重的智力及发育障碍,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如小头颅、角弓反张、手足颤动、全身肌张力减退等。
无症状者不需治疗,有轻度症状或为改善发绀者可口服维生素C,100~200mg,3 次/d,可使MetHb 降低,但不能降至正常范围。由于此药无毒性可长期服用,但有生成草酸钠结石的危险。此外可用维生素B2(核黄素)20mg/d,如有紧急情况时可口服亚甲蓝(美蓝),或静脉注射亚甲蓝(美蓝),待病情平稳后换用维生素C。
预后:多数病例未影响妊娠及寿命,但终生不能治愈。Ⅱ型患者预后不良,多于出生后3 个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多数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