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Cryplosporidium,Tyzzer,1907)呈世界性分布。为体积微小的球虫类寄生虫。目前已虫多种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分离的隐孢子虫约有20余种。其中感染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微小隐孢子虫。根据它们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可将其分为2种主要的类型。其中一种类型包括从人体分离的虫株;另一种类型则大多为从家养动物分离的虫株。隐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机会致病原虫。由本虫引起的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人的隐孢子虫病于1976年由Nime和Meisel首先报道2例。此后,随着对本虫和本病认识的提高以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发现的病例数日益增多。
形态:卵囊为本虫的惟一感染阶段。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型,直径4-6μm成熟的卵囊内含有个裸露的子孢子和由颗粒物组成的残留体。子孢子呈月牙形。未经染色的卵囊很难识别。经用改良抗酸法染色后,在被染成蓝绿色背景的标本中,虫体被染成玫瑰色。由于卵囊在标本中所出的位置不同,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囊内子孢子呈不规则排列。残留体为呈暗黑色和棕色的颗粒状。
生活史:本虫的生活史简单,整个发育过程无需宿主转换。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裂体增殖和孢子增殖)及有性生殖(配子生殖)两种方式,二者均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发育各期均在页宿主小肠上皮细胞胞质间形成的纳虫空泡内进行。
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的卵囊即具感染性。被人和易感动物吞食的卵囊。经消化液作用后,囊内的4个子孢子逸出,先附着于肠上皮细胞,再侵入细胞,在纳虫空泡内行裂体增殖,先发育为滋养体。经3次核分裂发育成Ⅰ型裂殖体。成熟的Ⅰ型裂殖体含8个裂殖子。成熟的裂殖子被释放后,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发育为第2代滋养体。第2代滋养体经2次核分裂发育为Ⅱ型裂殖体。成熟的Ⅱ型裂殖体内含4个裂殖子,释放出后的裂殖子发育为雌、雄配子体,二者结合后形成合子,开始孢子增殖阶段。合子发育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含4的裸露的子孢子。卵囊有薄壁(约占20%)和厚壁(约占80%)两种类型。薄壁卵囊只有一层单位膜,其内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肠上皮细胞,依然行裂体繁殖,而致宿主自身体内重复感染;厚壁卵囊在肠上皮细胞或肠腔内经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在囊内形成4的子孢子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孢子化的厚壁卵囊具有感染性。完成整个生活史约需5-11天。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1)传染源:隐孢子虫病病人、无临床症状的卵囊携带者,都可从粪便内排出大量具有感染力的卵囊,是主要的传染源。动物传染源主要包括感染本虫的家畜。如羊、猫、犬和兔等动物,它们排出的卵囊对人也有感染力。新生小牛、小山羊最易感染,也是重要的感染来源。
(2)传播途径:本虫主要经“粪―口”方式传播。人际间的传播可发生于直接或间接与粪便接触。人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手、饮用水和食物吞食了卵囊而感染。水源污染是造成隐孢子虫病在人群中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者及与牲畜密切接触的人员和兽医均有较多的感染机会。同性恋者之间的肝交可导致本虫的间接传播,是值得重视的一种性传播方式。
(3)易感人群:人对隐孢子虫普遍易感。婴幼儿、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以及先天或后天免疫功能低下者尤易感染本虫。大量应用多种抗生素、患水痘、麻疹和经常感冒者更为易感。

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本虫后,常表现为自限性腹泻,粪便呈水样,量大,可有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厌食、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一般持续1―2周,症状便逐渐减轻或消退。病程在1个月或以上者比较少见。临床症状平稳后,患者粪便内卵囊的排出仍可持续数周。
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疾病的发作作为渐进性,但腹泻的程度往往更为严重,粪便量每日可达5―10L。如果患者的免疫缺陷状况得不到纠正,感染者便不能够清除。腹泻可长期甚或终生持续下去。继而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甚至出现肠道外组织器官,如肺脏和胆道系统感染。在痰液肺组织以及胆汁标本内查得虫体。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隐孢子虫是艾滋病人合并肠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感染后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在欧洲海地和非洲有50%艾滋病病人并发本虫感染并引起腹泻。美国的感染率为8%―37%。(Vakil,1996)且多数为顽固性腹泻。艾滋病患者并发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腹泻,表现为霍乱样水泻,每日达数十次,水泻量每日可达3―6L。最高可达17L,由此可造成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最终可因全身衰竭而死亡。故此,目前国外已把检查隐孢子虫列为艾滋病患者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
病人和病畜卵囊污染水源、食物是隐孢子虫病在人群中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人畜粪便的管理,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基础措施。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尤其是艾子病人要加强保护,除加强免疫功能外,提倡喝开水(加热65℃―70℃,30分钟可杀死卵囊)是防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饮用牛奶也要彻底消毒。
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有效药物。国内使用大蒜素治疗,有一定疗效。国外报道口服把巴龙霉素2周后,卵囊排出数量减少,但长期疗效仍不确定。
病人和病畜卵囊污染水源、食物是隐孢子虫病在人群中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人畜粪便的管理,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基础措施。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尤其是艾滋病人要加强保护,除加强免疫功能外,提倡喝开水(加热65℃―70℃,30分钟可杀死卵囊)是防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饮用牛奶也要彻底消毒。
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有效药物。国内使用大蒜素治疗,有一定疗效。国外报道口服把巴龙霉素2周后,卵囊排出数量减少,但长期疗效仍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