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了解精神症状与精神刺激因素的内容、强度、时间以及与发病的关系,了解病前性格特征及既往史。
2、病史中有无明显的生活事件,特别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伍、转业、退休等)。
精神检查应注意有无下述特点
(1)精神症状的出现与精神因素有明显的内在联系,精神症状的病理结构往往为精神因素所决定。
(2)精神症状的出现与环境变化紧密关联。
(3)临床症状类型:急性应激反应:精神症状多在遭受精神打击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内发病。常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体验、言语零乱、无条理性、冲动、哭叫、无目的漫游或木僵,并有轻度意识障碍。延迟性应激障碍:症状出现于6个月内,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如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内容的恶梦,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如难入睡或惊醒,过分地惊跳反应,与人疏远,不亲切,焦虑。适应障碍: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如烦恼、不安、抑郁、不知所措,还有不愿与人交往、退缩等适应不良的行为,和失眠、食欲不振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4)幻觉一般不明显,即或有之,多属心因性,与精神创伤有密切关系。
(5)一般预后良好。
1、以心理治疗为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有力的社会支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快摆脱困境。
2、尽量给予适当的调整和改善环境,对病程较长者,需对患者的情况作全面分析,找出影响病情痊愈的主要因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3、根据临床症状选用精神药物,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应用抗焦虑药或催眠剂如阿普唑仑0.4mg,3/d,口服,舒乐安定1~2mg,3/d,口服。对表现为精神运动兴奋、抑制和妄想症状为主的病人应酌情选用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剂量依病人症状而定,宜小不宜大,时间也不宜过长。
4、对不能主动进食或饮食量过少者给予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