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ocyst)又称胆总管扩张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异常,可同时存在其他病变。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病原因,尚存争议,十年来随着对本病形态学、胆汁酶学及动物实验研究的进展,对其病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先天性胆胰管合流异常、胆总管远端梗阻有关。1.先天性胰胆管交界部发育畸形 形成合流异常,所谓合流异常是指胰胆管汇合部位不在十二指肠乳头,而在十二指肠壁外或汇合部形态和解剖的先天性畸形。自1969 年Babbitt 提出胰胆管合流异常是胆总管扩张的发病原因以来,近些年更强调此学说。如胚胎期胆总管、胰管未能正常分离,导致胰管和胆总管远端异常连接,胆总管以直角或<30°连接,使正常的胰胆共同管(正常<2~4mm)延长达到20 ~ 35mm 的异常长度,正常胰管内压为0.294~0.49kPa(30~50mmH2O),胆管内压为0.247~0.294kPa(20~30mmH2O),结果使胰液反流入胆总管,引起胆总管反复发生炎症破坏其管壁的弹力纤维,使管壁失去张力而扩张,部分患儿因胰管内压升高引起复发性急性或慢性胰腺炎。2.胆道发育不良 1936 年Yotsu-Yanagi 首先提出,在胚胎期原始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不平衡,如远端过度增生,则在贯通空泡化时,远端出现狭窄近端扩张而形成此病。胆总管壁先天性弹力纤维缺乏,在胆管内压增高时,即逐渐扩张,其远端并无阻塞存在。3.病毒感染 近年来,通过组织病理的改变,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等均可引起胆管腔阻塞或管壁变薄弱,产生胆管的畸形。4.神经分布异常 有些学者通过检测婴儿、胎儿胆总管的神经分布,与胆总管扩张症患儿远端狭窄段神经节细胞分布进行比较,患儿狭窄段神经纤维束与神经节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故认为胆总管扩张发生与胆总管远端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分布异常有关。但神经节细胞减少,神经发育异常是先天性病变或后天继发性病变需深入研究。

腹痛、肿物和黄疸为本病的3 个基本症状,但并非所有病人在其病史中或就诊时均具有3 个主要症状,临床上往往只出现1 个或2 个,3 个症状均具有者只占20%~30%。1.腹痛 再发性右上腹或上腹中部疼痛性质和程度不同,有时是绞痛、牵拉痛或轻微胀痛。继发感染时可伴有发烧,有时有恶心和呕吐。有腹痛者约占80%~90%。2.肿物 位于右上腹肋缘下,上界为肝边缘所覆盖。巨大者可超越腹中线,肿物表面平滑,呈球状囊性感,小的胆总管囊肿,由于位置深,不易扪到。在感染、疼痛、黄疸发作时,肿物增大,好转后又可缩小。以右上腹肿物就诊者约占70%左右。3.黄疸 约50%病例有黄疸,黄疸的程度与胆道梗阻的程度有直接关系。黄疸一般为再发性,多合并感染及发热。以上症状多为间歇性发作,由于胆总管远端出口不通畅,内容物滞留,出现胆道感染,使症状发作,经过治疗几天后,内容物顺利引流,症状减轻或消失,有的患儿发作频繁,有些可几个月发作一次。除以上症状外,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黄疸时可出现白陶土样大便、尿色加深。个别患儿特别是婴幼儿发生囊肿穿孔时,即引起急性胆汁性腹膜炎症状,高热、腹胀甚至发生休克。
本病如不手术治疗,多因反复感染、胆汁性肝硬化、胆总管穿孔或癌变而死亡。因此当病儿肯定诊断后应及时手术。1.原则 要求有三:(1)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胆汁向肠道内引流,以免发生上行性胆管炎。(2)切除扩张的胆总管,以防日后癌变。(3)要预防日后吻合口狭窄。2.手术方法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为:(1)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 型吻合,并加防逆流瓣膜成形术。(2)囊肿切除,空肠间置代胆道,加防逆流巨形瓣手术。(3)囊肿十二指肠吻合及囊肿切除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此法因难以防逆流感染及吻合口狭窄故目前较少用。
预后:由于本病常发生频繁发作的胆管炎及上述各种并发症,故应及早行外科手术。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常用囊肿肠吻合或囊肿部分切除加肠吻合。由于胆管囊肿发生恶变的报告逐渐增多,国外报告在10%~20%之间,国内也有散在病例的报告。原发性的囊肿恶变平均年龄为50 岁,但囊肿肠道内引流术后恶变的平均年龄为35 岁;内引流术时病人的平均年龄为25 岁,故内引流至恶变平均时间约为10 年。原发性的恶变发生的部位可在胆管(53%)或在胆囊(46%),但在内引流术后,85%的恶变均发生在残留的囊肿上,在胆囊者只占9%。施行囊肿部分切除时,遗留的部分囊壁也可发生恶变。而囊肿肠吻合术后易发生癌变的原因,可能在于胆胰管汇合畸形时,胰液容易流入囊腔内,胰酶受来自小肠的肠激酶的激活,可加重囊肿内的炎症改变和加快癌变的发生。所以,囊肿内引流及部分囊肿切除的内引流均不可取,即使已行此类术式的病人,也应考虑再行囊肿切除的手术。对Ⅰ型胆管囊肿目前公认的术式为囊肿切除、Roux-en-Y 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或肝总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20 世纪50 年代此种术式病死率较高,在30%左右,近年来的病死率明显降低,在4%左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1986年报告41 例,无一例死亡。我们至今也作了近30 例,无死亡。对Ⅱ型胆管囊肿作囊肿切除,胆管-胆管吻合术。若为胰段胆总管侧壁憩室,可切开十二指肠侧后壁,找到胰管予以保护,切除部分胰头组织、胰段胆管及憩室,利用胆总管的切端与十二指肠的切口作胆总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对Ⅲ型胆管囊肿,可切开十二指肠前外侧壁,在肠腔内作囊肿切除或附加Oddi 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再移植胰胆管于十二指肠内后壁。对Ⅳ型胆管囊肿,仅局限在一叶肝脏者,可行局部肝叶切除术。若为广泛的肝内病变,需作肝移植术(liver transplantation)。而各种形式的肝内胆管内、外引流术效果都不理想。预防: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