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是指当血浆渗透浓度、血钠正常或低下时,抗利尿激素仍然持续分泌,导致自由水清除率降低、水潴留、低钠血症、低渗透压血压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SIADH 发生的原因可以是非内分泌的异位性ADH 分泌增多,或是ADH 调节功能紊乱,如肺疾患(肺炎、肺结核、哮喘持续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脑肿瘤、脑外伤、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病变)可产生ADH 样物质。另外,低氧血症时,心搏出量下降,也可刺激ADH 的分泌。一些恶性肿瘤如肺癌、十二指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胸腺癌等。这些肿瘤细胞可产生ADH,属异源性激素分泌肿瘤,这种情况在小儿少见。有些药物如氯磺丙脲、长春新碱、安妥明(氯贝丁酯)和噻嗪类可以使肾小管对ADH 敏感性增强或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细胞,使ADH 分泌增加。还有原因不明的SIADH。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均可引起本病。

SIADH 患儿除原发病表现外,与低血钠的程度相平行。血清钠在120mmol/L 以上时临床可无症状,当血钠降至120mmol/L 以下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当血钠低于110mmol/L 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甚至惊厥、昏迷直至死亡。当血钠低于95~109mmol/L,持续3 天即可引起不可逆脑损伤,故出现低钠血症时,应及时纠正。
1.原发病治疗 SIADH 由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疾患、肿瘤等原因造成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当原发病控制后,则低钠血症被纠正。如肿瘤所致,可于肿瘤切除后,症状缓解,当复发时,SIADH 会再度出现。2.低钠血症治疗(1)限制水摄入:限制水入量,使水处于负平衡,纠正过多体液,减少尿钠排出。使血钠水平恢复正常。一般限制水摄入每天500~800ml,使体重减轻2~4kg 后才能使水平衡。(2)高渗盐水输入:应用于严重水中毒情况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等,需进行抢救,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常应用1.5%氯化钠300ml/m2,也可应用3%浓度氯化钠。每次提高血钠10mmol/L 为宜。以3%氯化钠为例,实测患儿血钠为110mmol/L,(如果按6ml/kg 为患儿使用,则使钠离子为3mmol/kg,以体液占体重60%计算,也就是3mmol 分布于600ml 体液中,则每升相当于5mg,即使用3%NaCl 6ml/kg,可提高血钠分子5mmol/L)。若使血钠提高10mmol/L,所需3%盐水用量为12ml/kg,3%盐水含钠离子520mmol/L 即为所需补充3%生理盐水用量。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肺水肿及心衰的发生。(3)药物治疗:呋塞米(速尿)每次1mg/kg,20%甘露醇通过渗透性利尿排除水分。成人应用地美环素(去甲金霉素),但因副作用较大,儿童慎用。
预后:轻症只须限制水的摄入,急性SIADH 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长期治疗应是限水,缓慢地纠正低血钾,药物治疗用尿素口服对SIADH 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预防:对SIADH 最重要的是预防,警惕药物引起的SIADH。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结脑、脑炎、脑外伤等,预防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均对降低本症发病率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