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小儿肺栓塞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既往观点一直认为儿童PE 在临床少见,但国内外大量资料及尸检证实本病并非罕见病。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存在PE发生的高危因素,是造成儿童PE 的主要病因,如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状态等。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儿童PE 的栓子来源与成人不同,由于儿童的下肢DVT 和盆腔血栓较少见,故来自这些部位的栓子脱落引起的PE 并非常见原因。小儿的栓子来源较为分散,与成人相比,因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镰状细胞贫血等)或医源性因素(如留置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引起者更为常见。肺栓塞90%起源于下肢静脉(股静脉及盆腔静脉)的血栓,某些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炎、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后、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或五官、尿路、肠道感染后的并发症,以及静脉点滴、心内插管检查、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还可见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腹泻脱水的患儿,偶可发生于镰刀状细胞性贫血。脂肪性栓塞多见于骨折后。

小儿PE 的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且变化颇大,可以从无症状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猝死。1.肺栓塞症状学有呼吸困难及气促,尤以活动后明显,胸痛,包括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胸痛;晕厥可为肺栓塞的惟一或首发症状,烦躁不安、惊恐或濒死感;常为小量咯血,大咯血较少见,咳嗽,心悸;大块或广泛肺栓塞可引起急性肺心病。2.体征 有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变化,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发绀、发热,多为低热,少数患者可有中度以上的发热;颈静脉充盈或搏动、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或)湿
1.内科治疗(1)一般处理:对高度疑诊或确诊PE 的患儿,应进行严密监护,对大面积PE 可收入ICU 病房;为防止栓子再次脱落,要求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对于有明显烦躁的患儿适当镇静;胸痛者可给止痛剂;对于发热、咳嗽症状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2)呼吸和循环支持治疗:有10%的急性PE 病例在疾病出现的1h 内死亡,因此在抗凝和溶栓治疗之前,快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维持恰当的氧疗和通气是非常必要的,任何怀疑PE 的患儿都有实施心肺复苏措施的可能。但应避免作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3)溶栓治疗:溶栓治疗适用于新鲜血栓或5 天内的肺血栓栓塞,适用于大面积PE 患者、有休克和低血压的患者。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4)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为PE 和DVT 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同时机体自身纤溶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低分子右旋肝素较普通肝素相比有较大优越性:表现在其吸收率及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可1~2 次/d 用药,安全性高,临床用药时可不用实验室常规监测凝血功能。2.外科治疗(1)外科血栓切除术:适用于以下3 类病人:①急性大面积PE 患者。②有溶栓禁忌证者。③经溶栓和其他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者。(2)静脉滤器的适用:用于预防PE,适用于有下肢静脉血栓者,防止栓子脱落入肺,儿童应用经验不多,Cahn 等对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儿童长期随访显示,其预防PE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与成人相似。
预后:患儿一旦诊断明确后即积极正规治疗,以防复发。极大或广泛的肺栓塞病例,采用外科栓塞切除手术,但外科手术死亡率仍高。此外,急性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亦常是造成患儿死亡的原因,不要忽视。预防:预防肺部发生栓塞及梗死,主要是对长期患病者,特别在手术后应注意早期作主动与被动活动,按摩疗法,以减少血流停滞的机会。应注意液体摄入量,避免血液循环的停滞或郁积。维持营养亦属重要。预防PE 可用静脉滤器,适用于有下肢静脉血栓者,防止栓子脱落入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