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sinus arrhythmia)指窦房结发生的激动不匀齐,使心率呈现时快时慢的现象,脉搏在吸气时加速而在呼气时减慢,快慢相差>0.12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生理现象。此现象在心动过缓时较多见,但在发热、运动或服阿托品之后,就会消失。少数病例心律失常较明显,可疑为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过早搏动,应做心电图以鉴别。游走心律在儿科多见,为窦房结起搏点在窦房结内或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游走不定,P 波形态及P-R 间期呈周期性改变,常伴有窦性心律失常。其临床意义同窦性心律失常。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健康小儿,其中3 岁以后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现,而当心率增快时或运动、清醒时心律可变整齐。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 受体阻滞药可致心律失常。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儿。

窦性心律失常一般不伴临床症状,常于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律失常可与呼吸的周期有关,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窦性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
1.窦性心律失常不需治疗。2.有原发病者则对症治疗。
预后:良好。预防:应注意某些如洋地黄、吗啡、β 受体阻滞药可致心律失常,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应积极预防各种心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