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小儿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是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低于正常的范围,为小儿常见心律失常,但多无症状,确切发病率不详。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1.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多见于正常儿童,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主要表现在睡眠、屏气、胃显著扩张时。经常从事运动的年长儿童也可表现窦性心动过缓。咽部敏感的小儿用压舌板检查咽部时亦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病理情况 少数见于病理情况,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和病毒性心肌炎,脑缺氧和颅内压增高,伤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低及高血钾等病症均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应用β 受体阻滞药、洋地黄、奎尼丁、吗啡等药物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3.心脏病手术后 特别是心房手术后,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正常儿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做心电图或24h 心电图时发现。对于病理性原因致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明显缓慢时,可出现精神差、倦怠,年长儿可诉头昏、胸闷。显著心率减慢时可出现晕厥,甚至抽搐。听诊时心率慢,常伴心律不齐,心音可正常。
对于正常儿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可不予治疗,但需临床随诊。有明确病因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心动过缓伴症状或心率<40 次/min(婴儿<60次/min)者应予治疗。1.异丙肾上腺素 主要用于急性期治疗,0.5~1mg 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根据心率和症状调整滴入速度,以无自常症状或心率:儿童>40 次/min,婴幼儿>60 次/min 者为标准,不宜将心率提高到正常范围,以免加重心肌损害。2.阿托品 可静脉滴注亦可口服,静脉推注0.01~0.03mg/kg,心率控制如上,常用于症状较轻或慢性患者,口服每次0.01~0.03mg/kg,3 次/d。维持正常或稍低于正常心率范围。3.山莨菪碱 用于症状较轻者,静脉推注用,剂量每次0.3~0.5mg/kg。余同上。4.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者 若上述治疗无效或不能改善者,需安装起搏器,防止发生心功能不全。
预后:多数预后良好,但如并有器质性心脏病,预后将受影响。预防:预防各种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和病毒性心肌炎;积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尿毒症、风湿热、川崎病、神经系统因素、低温、麻醉与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防止高血钾和各种药物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