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Neergards提出胸腔积液学说后,70余年来医学界普遍认为胸腔内液体(简称胸液)的转运,是由壁层胸膜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进入胸腔,随后胸液再由脏层胸膜毛细血管静脉端吸收,近年研究已明确每天的胸液生成量约为0.3ml/kg,胸液的渗出和再吸收遵循毛细血管中液体交换的Starling定律,即F=K[(Pcap-PPI)-O(πcap-πPI)]。F代表胸水转运量,K为胸膜滤过系数,Pcap代表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PPI代表胸腔内压力,O为反流系数,πcap代表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πpl代表胸水中胶体渗透压。胸膜和胸膜腔中均有形成胸H2O滤出和再吸收的因素,静水压和胸膜腔内负压、胸膜腔内液体胶体渗透压属于滤出胸H2O因素,而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为胸H2O的再吸收的因素。正常健康人胸液内含有少量蛋白质,胶体渗透压为8cmH20,胸膜内负压为5cmH20。壁层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为30cmH20,脏层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属肺循环)较低仅为11cmH20。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胶体渗透压均为34cmH20。胸腔积液滤出(即形成)的压力梯度与胸腔积液再吸收的压力梯度几乎相等,壁层胸膜毛细血管中液体滤出进入胸膜腔,脏层胸膜则以相等速度再吸收胸腔积液,以达到平衡。观察到的转运还与胸膜表面淋巴引流通畅与否(主要在壁层胸膜)及胸膜表面积大小有关。一旦上述胸液滤出和再吸收压力梯度平衡被打破或胸膜面积变化,淋巴管引流受影响,则形成胸腔积液。
1.症状胸腔积液的出现多伴有基础疾病,可原发于肺、胸膜,也可为肺外如心血管、肾脏疾病等,故仔细询问病史和观察患者症状,对于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结核性等感染性胸膜炎多有发热,有心力衰竭者多为漏出液。少量胸腔积液可无临床异常症状或仅有胸痛,积液达300~500ml以上时,感胸闷或轻度气急,大量胸腔积液时气急明显、心悸,而胸痛缓解或消失。
2.体征胸腔积液的体征与积液的多少有关。少量积液时,可无明显体征或仅因胸痛出现患侧胸部呼吸运动受限、胸式呼吸减弱,触及胸膜摩擦感。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患侧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大量胸腔积液可伴有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
通过治疗原发病或纠正胸腔液体漏出的原因使漏出性胸腔积液吸收或稳定。渗出性胸腔积液根据病因不同而处理有所差异,下面简述结核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化脓性胸腔积液3种常见渗出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1.结核性胸腔积液
(1)抗结核药物治疗(见肺结核病章)。
(2)胸腔穿刺抽液:中等量以上积液需治疗性胸腔穿刺抽液,可减轻或解除肺、心血管的受压症状,减少纤维蛋白沉着及胸膜增厚,降低或避免影响肺功能的可能,另外抽液治疗具有减轻结核毒性症状作用。抽液每次不宜超过1000ml,不宜过快、过多,以免造成胸腔压力骤降,出现复张后肺水肿。抽液过程中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发凉,则考虑“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使患者平卧,密切观察血压等症状变化,必要时肌注尼可刹米(可拉明)0.375g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中毒症状,可加快胸腔积液吸收(缩短积液吸收时间)、减少胸膜增厚、粘连的机会。但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导致结核播散,必须谨慎应用。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前提下,主要用于有严重结核毒性症状经抽液、抗结核治疗未有效缓解的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小剂量(15~30mg/d泼尼松)、疗程一般不超过4~6周,要求症状得到控制后尽早减量、停药。
2.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系最常见的胸腔积液之一。其中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卵巢癌的转移是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病因。
(1)全身性抗肿瘤化学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病变不仅局限于胸腔局部(除原发胸膜恶性肿瘤外),因此,对于全身性抗肿瘤化疗较为敏感的恶性肿瘤,如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经全身性化疗约1/3患者胸腔积液消失。
(2)胸腔局部治疗
①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通常采用肋间切开引流尽可能将胸腔积液排空,经引流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如顺铂(顺氯氨铂)40~80mg、多柔比星(阿霉素)30mg、丝裂霉素10~20mg、博莱霉素60mg、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750~1000mg等,既有杀伤癌细胞作用,又可引起胸膜粘连。
②胸膜腔注入生物免疫调节剂:如短小棒状杆菌疫菌(cp),链球菌722制剂(沙培林0K-432)、胞必佳,IL-2、干扰素、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③胸膜粘连术:采用四环素(每次<2g)、滑石粉(每次<5g)、多西环素等粘连剂,使胸膜粘连、胸膜腔闭锁,阻止胸腔积液复发。对于胸腔内注射抗肿瘤药物或胸膜粘连剂,可同时注入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以减轻胸痛或发热,嘱患者在注药后2h内卧床休息并定时不断更换体位,以5~10min为宜,使药物能与胸膜或病灶广泛接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化脓性胸腔积液(简称脓胸)脓胸常继发于化脓性感染或外伤。感染病原体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革兰阴性杆菌、结核菌、放线菌等。急性期脓胸给予强有力抗感染治疗同时(全身和局部胸腔内给药),应积极引流胸腔脓液,可反复胸穿或肋间切开引流,并采用2%碳酸氢钠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结核性脓胸)。胸腔内注入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以利于引流。对于有支气管胸膜瘘存在者,不宜胸腔冲洗,以免窒息或感染播散。慢性期脓胸由于化脓性炎症周期长,产生广泛胸膜增厚、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肺脏被包裹不能张开,影响肺和心脏功能,常需作胸膜剥脱术。若肺仍不能复张,则需加胸廓改形术以消除残腔。对于支气管胸膜瘘者,作瘘管结扎术,必要时行胸廓改形术。脓胸慢性期者,呈慢性消耗、营养不良,支持治疗显得十分重要,应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能量食物,注意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
预后:出现恶性胸腔积液,意味着患者已是晚期肿瘤,已无手术和根治性放疗机会,预后往往不佳,如不治疗,一般出现胸腔积液后数月死亡。
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