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绪应激均可诱发失眠,常发生于突发生活事件如精神创伤、患病或工作挫折时。患者由于过分地关注自身睡眠问题而不能入睡,产生躯体紧张和习得性阻睡联想,后者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这两种因素互为强化可干扰睡眠。随时间延长患者关注程度逐渐强烈,睡一个好觉成为期盼和奢望。抑郁、疼痛、过度思虑和入睡环境干扰等可成为习得性联想的促发因素,这些因素消除后失眠可能依然存在或逐渐变为低质量睡眠。
1、青年期起病,中年期逐渐增多,儿童罕见,女性常见。约占失眠患者的15%患者愈不能入睡时愈试图使自己睡着,愈接近睡眠时愈显得兴奋或焦虑,形成恶性循环。试图入睡的意念成为失眠的驱动因素,看电视或看书时却可能轻松入睡(无意识入睡)
2、导致失眠的外在因素包括持续存在难以产生睡意的环境和缺乏睡眠相关行为的联想。由于失眠和睡眠环境、睡眠时间、睡眠时行为刺激的反复联系,产生与睡眠不协调的过度唤醒。卧室成为条件性唤醒的重要因素,只要在自己卧室内就可整夜睡不着,若变换睡眠环境或时间,如在客厅沙发上或旅馆便能够较好地入睡,患者对此常感到十分困惑,这恰与睡眠正常的人在陌生环境中不能很好入睡的现象相反,称为首夜颠倒效应。
3、晨起后头脑不清晰,感觉程度不等的不适、焦虑、急躁、疲劳和情感压抑,常表现消极和精力不足,注意力、警觉和对食物关注下降。病程持续数年或数十年。有些患者发生催眠药过量、依赖、成瘾或酗酒等,或滥用兴奋剂试图控制白天的疲劳。
4、多导睡眠图显示睡眠效率降低,睡眠潜伏期和NREM睡眠1期延长,觉醒次数增多,NREM睡眠3、4期缩短,肌肉紧张和首夜颠倒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