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癣菌疹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是由于原发真菌感染灶(头癣、足癣等)释放的真菌抗原,经血流带至皮肤,在该处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所呈现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损害。

临床上基本可分成三型:
(一)急性播散性癣菌疹常为毛囊性、苔藓样或鳞屑性损害。主要分布在躯干,呈针头大的尖或平顶状苔藓样丘疹。常形成环状鳞屑性斑片。原发损害部位可出现小水疱。较少见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损害。本型多见于头癣患者中,可伴有发热、厌食、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以及白细胞增多等。
(二)疹(id)样癣菌疹主要见于足部真菌感染时,可在手掌及指侧有疹样反应,损害大多为水疱性,剧痒,有时甚至有压痛,可见继发性细菌感染,局部一般找不到真菌。
(三)结节性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游走性栓塞性脉管炎、丹毒样及荨麻疹样癣菌疹实际上这些也都是疹样癣菌疹的各种不同表现,只是非水疱性,且不只局限于手掌及指侧。
(一)对原发病灶应积极进行治疗,但在癣菌疹反应比较剧烈时,则应先用较温和的治疗方法,一般对原发灶可考虑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内服,但用量不必过大,疗程也不宜太长。
(二)全身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有发热、厌食、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较显著时,还应适当加用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三)局部可适当外用安抚保护剂如炉甘石洗剂、1∶20醋酸铝溶液湿敷等,或外用一些止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