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慢性光化性皮炎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本病病因至今未明。有人认为与接触过敏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化学或药物的光线性过敏。但在光敏物已经脱离或去除后,仍然存在慢性持久性光过敏状态。

皮损表现为弥漫性鲜红色略带水肿性斑疹,可有散在红色小丘疱疹和轻度渗出,呈皮炎湿疹性损害。继之呈浸润增厚的苔藓样丘疹和斑块损害,表面附少量鳞屑,呈暗红色,境界明了。前额或乳突部有结节融合成的斑块,结节使松弛的皮肤皱纹减少,呈半透明样外观。面部损害可呈狮面状。
皮损好发于面、颈、手背等曝光区,颈部以颈后乳突附近的颈侧及颈后部常见。男性患者头顶部发稀疏区常累及,前臂伸侧也常见,非暴露部位也可受累,严重者偶可呈红皮病倾向。
患者中男性占90%,50~75岁间占90%,50岁以下少见。室外工作者发病率较高。大部分患者为白种人,黑人和黄种人也有报道。
许多患者病史长,但往往不能明确提供光诱发皮炎以及夏天发作频繁的病史,常对特定的某些过敏原引起接触性过敏也不明确,但尽管如此,接触性过敏与光敏反应同时存在。
本病病程慢性,皮损常终年不愈。
局部用药采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口服大剂量烟酰胺(每日1.2~1.5g)或小剂量氯喹(每日0.25~0.5g),并辅以抗组胺药和B族维生素,常有一定效果。严重病例有选用沙度利胺(每日150~300mg),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岭(每日100~150mg)、环孢素A。一些作者在PUVA照射后立即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效果较好。
尽可能明确和设法避免各种可能的接触致敏原和接触及服用各种含有光敏物的用品和药物。严格避免日光照射,高度敏感者仅能使用白炽灯或在暗室中生活和工作。外用遮光谱较宽的遮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