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先天性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通过先天兴和获得性两种途径传播给人,人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在免疫功能地下的宿主,弓形虫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全身性播散感染。先天感染致胎儿畸形,且病死率高。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一)传染源人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是动物,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传染弓形虫,一些鸟类和鸡、鸭等也是弓形虫的自然宿主。猫及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其粪便中含有大量卵囊,在传播本病上具有重要意义。人只有经胎盘的传播才具有传染源的意义。
(二)传播途径先天性传播母体在孕期急性感染后,30%―46%虫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孕期前3个月内胎儿受染率较低,但感染后可导致严重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孕期后3个月的感染常无临床症状,但胎儿受染率高,可达65%。
(三)人群易感性人类普遍易感。胎儿和幼儿对弓形虫的易感性比成人高。在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病人中易感染本病。
(四)流行特征该病流行呈全球性分布,但多为隐性感染或原虫携带者。我国各地近年调查,其感染率在0.1%―47.3%不等,农村感染率高于城镇,成人高于儿童。动物饲养者、屠宰工人、肉类加工厂和剥制动物毛皮的工人、兽医等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高。

多数是无症状的带虫者,仅少数人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先天性弓形虫病在妊娠期可表现为早产、流产或死产。出生后,可出现各种先天性畸形,包括小脑畸形、脑积水、脊椎裂、无眼、小眼、腭裂等。也可表现为经典的四联症,即脉络膜视网膜炎、因大脑发育不良所致精神运动障碍,脑钙化灶和脑积水。眼部病变除脉络膜视网膜炎外还可表现为眼肌麻痹、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和眼组织缺损等。先天性弓形虫病还可有发热、多形性皮疹,肺炎、肝脾肿大、黄疸和消化道症状等临床表现。
治疗:
抗弓形虫滋养体的治疗已取得较可靠的疗效,但对消灭弓形虫的包囊则迄今尚未找到有效药物。故近期疗效较好,但复发者较多。
(一)抗弓形虫治疗的主要对象
1、免疫功能正常获得性弓形虫感染有重要器官受累者,如眼弓形虫病、脑弓形虫病;
2、免疫功能缺陷宿主的弓形急性和隐性感染
3、先天性弓形虫病患儿;
4、血清学试验从阴性转为阳性的孕妇(弓形虫的近期感染)。
(二)主要抗共性药物有乙胺咪啶、磺胺嘧啶(或磺胺吡嗪、磺胺二甲嘧啶、复方磺胺嘧啶、复方磺胺甲恶)、螺旋霉素、克林霉素和阿奇霉、克那霉素、罗红霉素等大环酯类抗生素,Atovaquone和Dopsone等。arprinocid、青嵩素及其衍生物、喷他脒(戊烷脒),氯喹络酮类药和5―氟尿嘧啶等药物经体内和体外均发现有抗弓形虫的作用。
(三)常用治疗方案主张采用诱导维持疗法,即首先采用4―6周多种有效的抗弓形虫药物的大剂量联合治疗,以进行诱导强化治疗,而后减少用药种类和减小药物剂量,进行抗弓形虫药物的长期维持治疗。一般维持治疗药物的用量是诱导强化时药物用量的1/2。
(四)孕妇的抗弓形虫药物治疗一旦确诊为弓形虫的近期感染,应尽早地进行抗弓形虫治疗。孕妇忌用乙胺嘧啶(乙方以防致畸),可用螺旋霉素,每日2―4g,4次分服,3周为1疗程,间隔1周再重复治疗。孕妇还可应用克林霉素每日600―900mg,亦可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