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LD 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病毒感染和药物过敏等被认为是可能的原因。
1.药物过敏 约有1/3 的病例有药物接触史,常见的药物有青霉素类、抗惊厥药、口眼降糖药、解热镇痛药、磺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癫痫药和疫苗接种等,提示抗原刺激有触发作用。
2.病毒感染 有些患者体内EBV 抗体滴度增加,有报道在AILD 及相关疾病中EBV-DNA 检出率高达84%~97%。另有报道在14 例病人的淋巴结内有风疹病毒抗原,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3.胶原性疾病 本病有良性淋巴结增生和自身抗体产生,具有某些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所共有的特点,因此胶原性疾病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最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及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
1.发热、纳差、多汗、消瘦等症状 65%的患者有发热,可为低热或持续性高热,50%的患者伴有盗汗,大约50%的患者可有体重减轻,起病常较急。
2.浅表和(或)深部淋巴结肿大 常伴肝、脾轻至中度肿大,少数病例有间质性肺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肌无力、耳鼻喉病变等。淋巴结肿大可以很显著,也非常普遍(98%),最大直径可达8cm 或仅轻度肿大,可以自行缩小或间歇出现。
3.药物过敏史和(或)皮疹 约1/3 病例的起病和皮疹的发生与一时的药物接触有关。
①泼尼松(强的松)1~2mg/(kg?d),29%~56%完全缓解;②联合化疗:MOPP方案,64%~85%完全缓解;③对症治疗。
疗效标准:
1.CR 病灶完全消失,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全部消失,持续≥1 个月。
2.PR 病灶缩小≥50%,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明显好转,持续≥1 个月。
预后:18%可转为大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