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又名北亚蜱媒立克次体病(NorthAsiantick-bornerickettsiosis),北亚蜱传斑疹伤寒(NorthAsianticktyphus),是斑点热类立克次体病的一种,由西伯利亚立克次体通过硬蜱传播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点有发热、初疮,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为杆菌状,呈多形态,在宿主细胞的胞核内成片积集。能在鸡胚卵黄囊及组织培养中繁殖。接种雄性豚鼠后,可引起发热、阴囊红肿。其抗原结构在不同株间基本一致,在斑点热群内则和其他立克次体部分相同,与群外的其他立克次体完全不同。

潜伏期3~6天。大部分患者有头痛、全身酸痛、肌肉酸痛及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体温迅速上升,病程第3~4天高达40℃。发热多呈弛张热型,偶有稽留不退者。高热持续约8~10天,然后逐渐降至正常。多数患者于硬蜱叮咬部位出现初疮,表现为小的浸润块,其上盖以棕色痂皮,四周有红晕。初疮多见于头、颈、肩或腹部,常伴有局部引流淋巴结肿大。发病第4~5天,患者全身出现红色椭圆形斑丘疹,大小不一,边缘清楚,压之退色,个别呈出血疹。有时皮疹亦可延至手心、足底及面部,或仅见于胸、背及四肢内侧。整个病程伴有剧烈头痛、腰痛及肌肉疼痛。血压偏低,眼结膜充血,脾偶可触及。本病预后良好,无复发,并发症少见。
以多西环素200mg每12小时1次,共两次效果最好。四环素及氯霉素也有良好效果。
预后:本病预后良好,无复发。
预防:主要在于加强个人防护,避免硬蜱叮咬。进入疫区工作时,可穿着防护服,应用驱避剂,亦可服小剂量广谱抗生素作为药物预防。有条件或必要时,可用化学药物对家畜、住室、人畜必经途径两旁的植物等喷洒进行灭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