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网膜扭转

网膜扭转(torsionofomentulm)分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扭转是网膜在腹腔内无明显病变而自发扭转,可能与网膜边缘不固定能自由活动有关。某些病因,如解剖变异、网膜畸形、肥胖、网膜脂肪过量堆积及网膜血管的异常排列等在扭转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其特点是从一个固定点发生扭转。继发性扭转的原因有疝,粘连及大网膜肿瘤,是在两个固定点之间发生扭转。腹腔感染、腹部外伤、腹内压突然改变等可能是诱因。扭转的远侧出现淤血和梗死,重要表现是周期性腹痛。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大网膜扭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扭转少见,无明显原因,可能和解剖变异有关,均为单极性,即一个固定点,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继发性扭转常因大网膜和腹腔内病变,如肿瘤、炎症病灶,甚或与疝囊粘连,比原发性扭转稍多见,常为双极性,即有两个固定点。具体病因有3点:
1.解剖学因素
(1)大网膜具有很大的活动性.大网膜按其下缘部位分为3型:游离缘在脐上者为上腹型,占(13.70±1.86)%,达脐下与髂前上棘连线之间称为中腹型,占(46.36±2.60)%,游离缘在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以下者为下腹型,占(39.4±2.64)%。下腹型游离缘在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以下者下缘部较长,活动度大,因此下腹型较易发生扭转。
(2)大网膜的解剖变异:大网膜的右侧部分较肥厚且较长,有的大网膜呈舌状突出,有的大网膜肥大而蒂长,还有副网膜,分叉网膜等。
(3)妊娠期的大网膜:由于子宫的增大,小肠及大网膜上移,大网膜有不同程度的卷曲。
2.病理学因素有大网膜静脉扩张,肥胖患者网膜脂肪分布的不均匀,腹内炎性病变而引起的大网膜的粘连,斜疝及术后大网膜的粘连,大网膜囊肿,大网膜畸胎瘤,大网膜血管脂肪瘤,大网膜包裹移植脾块术后扭转等。
3.运动学因素持续的剧烈活动,突然的改变体位,均可能造成大网膜的扭转,尤其是在病理状况下的大网膜。大网膜本身不能活动,但胃肠的蠕动可作用于大网膜,在突然的体位变动后不但大网膜本身翻动,胃肠的蠕动也是造成其扭转的因素。大多数人均为右势,大网膜扭转较多发生于右侧,其主要原因:不但有右侧大网膜较肥大及活动性大的缘故,双下肢运动的用力不匀,带动双侧腰部肌群作用于腹内肠管和大网膜,不平衡、反向作用的结果,亦是引起大网膜扭转的原因,且同时为顺时针的扭转。

无论原发性和继发性,患者早期以腹痛就医,多呈亚急性过程,但约有半数为突发腹痛,呈持续性,并逐渐加剧。疼痛先从脐周开始,然后波及全腹,早期多局限于右侧腹部,活动可使疼痛加剧,休息后多无缓解,不因体位的改变而缓解。这是由于发病早期大网膜根部受牵拉,自主神经受到刺激所致,表现为脐周围或剑突下不定性疼痛,到大网膜缺血坏死时,疼痛才固定于扭转部位。可在腹部触及包块,但多数触及不到;叩及不到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或减弱,少数肠鸣音亢进。
大网膜扭转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切除扭转的大网膜,切除范围应包括有继发静脉血栓形成的部分,即在扭转部位以上2~3cm处为宜。早期就诊,手术简单,疗效确切。如拖延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小儿的大网膜较短,一般在脐平面以上,妊娠期大网膜亦多在脐平面以上,大网膜发生扭转时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根据上述原则,更应仔细从之,有剖腹探查指征时,应及时手术探查,诊疗同时进行,以免贻误病情,增加患者痛苦。尤其对于那些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但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又有所区别者,应选择经右侧腹直肌外缘切口;在术中如发现阑尾炎症表现或阑尾炎的炎症程度与其临床表现不相符合时,应探查腹腔内的脏器组织,除了对回肠末段的探查外,应注意对大网膜的探查。
预后:原发性扭转,预后良好;继发性扭转的预后取决于发生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早手术可治愈。
预防:对于有些肥胖而网膜脂肪分布不均者;腹内炎性病变引起大网膜粘连者,腹腔手术后大网膜粘连者及持续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者等等而引起的网膜扭转,消除病因,是预防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