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网膜囊肿

网膜囊肿(omentalcyst)是罕见病,仅占网膜疾病的5%左右,其发病率远较肠系膜囊肿为低,二者之比约为1∶5。大网膜囊肿位于网膜的两层膜之间,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前者多是由于先天的异位淋巴组织异常发育或淋巴管梗阻所致,其囊壁薄,壁内被覆单层内皮细胞,可为单房或多房,内容物多是淡黄色浆液和乳糜样液,伴有出血、感染的病例,囊内液呈血性、草绿色、橙红色或咖啡色,囊壁肥厚充血、水肿,内膜多消失;后者可因炎症、损伤和寄生虫等引起,其囊壁厚,由炎性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无衬里内皮细胞,多为单房,内含混浊炎性渗出液或血性。
其病理类型包括:
1.单发多房性囊肿。
2.多发性囊肿。
3.与肠系膜囊肿并存。以前者占多数,囊肿大小不等,小者如米粒,大者似儿头,甚至占满整个腹腔。多数病例其囊壁与腹膜或腹腔脏器有粘连。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其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淋巴管某段阻塞而扩大形成囊肿。
2.胚胎细胞的变异囊肿可由遗留或异位的胚胎组织增殖发展而成。
3.损伤性出血由血肿退化而成,可能为异物或手术损伤。
4.炎症反应假性囊肿多为炎症反应以后发生,可以是脂肪坏死的结果,也可以是其他原因所致。

小囊肿一般多无临床症状,常常是开腹手术时偶然发现。大的囊肿可有症状,以腹部胀满感和腹痛为特点。病人自己往往偶尔在夜间发现腹内有包块,仰卧时腹部有重压感,并发肠梗阻或肠扭转时,可发生剧烈腹痛。腹部检查:在腹部可扪及肿块,肿块多位于上腹部,柔软,有囊性感,活动度比较大,无压痛或有深在性压痛,发生在大网膜的中、小型囊肿,其界限清楚易触到,活动范围广泛。而巨型囊肿或有并发症者,触诊不清,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等,巨型网膜囊肿于仰卧位时,全腹叩诊呈浊音,仅两胁部或腰部呈鼓音,在深处听到肠鸣音,全腹有振水感,但无移动性浊音。
本病的临床表现因囊肿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异,将其归纳为4型:
1.腹块型腹部明确触及无压痛,移动性大的囊性肿块,可伴有腹部隐痛或坠痛。
2.假腹水型仅见于巨型大网膜囊肿,腹部逐渐增大,全腹膨隆,不能明确触及肿块,液波震颤感明显,但无移动性浊音。
3.隐匿型多是小囊肿,为腹部手术时偶然发现。
4.急腹症型囊肿并发扭转、内出血、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可致急性腹痛,并出现腹膜刺激征。囊内出血后囊肿迅速增大,易感染。因多数囊肿为多房性,感染不易控制,患者出现高热或长期低热,有间歇性腹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消瘦、贫血等消耗中毒症状,临床上酷似结核性腹膜炎。很易误诊。囊肿破裂表现为在外力打击腹部后或各种原因导致腹内压增加时,突然剧烈腹痛,腹胀加重,伴明显贫血,有明显的血性甚或炎症性腹膜炎表现,常似急腹症收住院。囊肿扭转发生在大网膜游离部的中、小囊肿,活动范围广泛,由于重力关系囊肿扭转,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体检发现腹部肿块,手术后证实为网膜囊肿扭转。
网膜囊肿一旦确认,应予以手术治疗,不主张B超或CT引导下抽吸治疗。单发的较小囊肿,应完整切除。囊肿与胃、肠管粘连致密无法分离时,原则上应连同受累部分一并切除,但对和小肠广泛粘着的巨大淋巴管囊肿,为避免大量小肠切除,也可行囊肿次全切除,残留部分如有间隔,应尽量贴壁剪除,使之开放,后用3%碘酊涂擦残留囊壁,以破坏其内膜。
大网膜囊肿切除后,应仔细探查小网膜、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和结肠小肠系膜等处有无囊肿,以免遗漏。
对巨型囊肿应逐渐抽液减压后再切除,如直接将囊肿托出腹腔外,会导致腹压突然明显下降,影响心、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平衡而造成生命危险。切除巨大囊肿后,需要较长时间应用腹带,防止腹腔脏器及腹壁下垂。
预后:网膜囊肿切除后预后良好。
预防:如为原有疾病(如损伤性出血的血肿退化形成)而致本病者,治疗原发病,预防出现网膜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