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征病因尚未阐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1972 年Macknzre 等研究结果指出本病征的异常,发生在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之前。还有人认为本病征可能是一种先天性缺陷,或肠壁的转运功能异常,其缺陷是内在因子与维生素B12 结合附着于四壁黏膜之后,而在B12 与运钴胺素Ⅱ结合之前的某一部位,附着于微绒毛受体上的复合物不能转运通过上皮细胞。本病征在患者同胞中多见,双亲常为近亲婚配,患者父母B12 吸收率较患者高,且不出现贫血,故认为本病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上有维生素B12 缺乏症的一系列表现和常见贫血症状,偶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多见于儿童,病情有波动,但很少有自限性。体内B12 贮存量正常的新生儿,多在生后6 个月以后发病,好发年龄为6 个月至2 岁。起病缓慢,在没有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以前,常不引起家长的注意,贫血的程度与症状不一定成正比。婴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皮肤多为蜡黄色,毛发稀疏、色黄,虚胖外观,有时颜面稍显水肿。甲床、结膜、口唇黏膜苍白较明显。皮肤出血点见于血小板降低患儿。淋巴结肿大不著,可有肝、脾轻度肿大。缺少B12 的母亲所生新生儿体内B12 的贮存量明显减少,在生后几周之内即可有严重的缺乏表现。如果对这种B12 缺乏缺少认识,没有及时处理,则会对婴儿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婴儿多伴有神经系统表现,其出现与否与贫血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主要症状有表情呆滞、淡漠、反应迟钝、眼神不灵活、很少哭笑、哭时泪少、不易出汗、嗜睡、条件反射不易形成。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或倒退,坐立、爬行、站立或行走均晚于正常小儿,或者已会以上动作而倒退至不会。重症病人可发生神经器质性病变,出现不规则震颤,手足无意识运动。部分病儿体检发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肌力及肌张力改变,膝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也有出现踝阵挛的。神经系统表现由B12 缺乏引起,单纯缺乏叶酸的病人不具有神经系统表现。病人还可有消化症状,舌面光,色红如生牛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稀等。胃肠道症状可能继发于肠细胞的“巨幼变”。虽然已发现口腔、食管、肠细胞有形态学改变,但这些改变与厌食的关系,与偶尔发生的腹泻的关系仍不明了。贫血严重者可出现循环系统表现,心前区可闻及收缩期功能性杂音,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功能不全。儿童及青春期的B12 缺乏的原因与成人类似。恶性贫血发生在10 岁以下的小儿是很罕见的情况,虽可发生于十几岁的儿童,也并不常见。饮食缺少B12是常见的原因。胃肠疾病可以导致B12 吸收不良。B12 缺乏也可以发生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后,特别是切除范围包括末端回肠时。除贫血的一般表现以外,神经症状也较常见,主要为脊髓后索、侧索及末梢神经受累,为神经轴索的退行性变及脱髓鞘,表现对称性肢体麻木及刺痛,下肢震颤,位置觉减退及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运动失调,视神经障碍及视神经萎缩等。少数病人可有精神症状。
可用维生素B12 注射剂,并用叶酸、维生素C 以及肝精,经治疗后贫血可好转,但蛋白尿仍持续,产生蛋白尿的机制尚不明。病情严重者可输血及其他支持疗法。维生素B12 的治疗剂量,为每月250μg 或每2~3 个月给予1000μg,本病征需终身补充。
预后:本病征若能及时诊断治疗,则预后良好,否则对患儿的智能有影响。预防:本病病因尚未阐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近亲婚配的家庭中发病率高,故应做好遗传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