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陶瓷样胆囊

陶瓷样胆囊(porcelaingallbladder)即胆囊壁的广泛钙化,也称钙化性胆囊、瓷瓶样胆囊、瓷胆囊、陶瓷样胆囊病等。是一种少见病,占胆囊切除标本的0.06%~0.8%。陶瓷样胆囊分两类:一类为整个胆囊壁的完全透壁性钙化,也称“真性”陶瓷样胆囊、完全钙化性胆囊。另一类为胆囊壁的部分钙化,表现为胆囊壁黏膜层的灶状钙化,也称非完全性钙化、选择性钙化或非真性陶瓷样胆囊。非完全钙化性陶瓷样胆囊较“真性”陶瓷样胆囊更常见,一般认为其与胆囊癌的关系更密切。
法国人Fabre于1831年首次在尸检中描述了陶瓷样胆囊。该术语于约100年后的1929年由Flrcken首先提出,用于描述胆囊壁广泛钙化而引起的胆囊变脆及蓝色样变的病理改变。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Brinzeu的观察发现陶瓷样胆囊可能存在3种局部致病因素:颈部有形成结石的慢性趋势并堵塞胆囊管,胆囊壁有慢性炎症,胆囊动脉有阻塞导致整个胆囊缺血。陶瓷样胆囊的其他可能病因包括慢性胆囊炎时囊壁内出血、钙代谢异常等。以上各种推测,只能从某些方面解释陶瓷样胆囊形成的可能性。

陶瓷样胆囊的病人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数表现为胆绞痛和胆囊炎的症状,约1/3的病人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拍X线片或做B超时偶然发现。50~60岁的人常见,女性病人是男性病人的5倍。临床症状与胆囊炎、胆结石的症状高度重叠。诊断依赖于B超、CT、X线及病理等各种检查。
目前多数专家仍认为,对于陶瓷样胆囊,尤其是非“真性”陶瓷样胆囊应进行摘除治疗。可考虑剖腹手术或胆囊镜手术。由于胆囊癌术前能确诊的甚少,因此,手术前及手术时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真性”陶瓷样胆囊的病人常常与胆总管结石病并发,一般胆囊功能已丧失,是否进行胆囊摘除,主要根据病人症状。而选择性胆囊壁钙化的病人,并发胆囊恶性肿瘤的机会明显增高(可为对照组的14倍),这类陶瓷样胆囊应考虑尽早预防性手术切除。日本的一组研究报道显示,腹腔镜下摘除陶瓷样胆囊是安全的。但手术时,应采取严格防患措施、杜绝可能引起肿瘤腹膜扩散。如不要弄破胆囊或使胆汁流出,标本通过腹壁时要用袋子装好,气腹时应该用套管针尽量排尽气体,标本移出体外后要仔细检查,可疑时要做相关的病理检查。无功能性胆囊也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预后:我国目前对该病的诊治资料报道较少,缺乏准确的统计学数据。综合国外的资料,陶瓷样胆囊癌变的可能性不大,但多数作者仍主张预防性手术切除陶瓷样胆囊。
预防:参见“胆囊炎”、“胆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