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重复尿道

重复尿道(duplication of urethra)是指除正常尿道外,在其背侧或腹侧还有一与膀胱相通或不通的副尿道,是极为少见的先天性尿道畸形。两个尿道可分别与膀胱相连,也可于膀胱下方汇合。可合并重复阴茎及重复膀胱。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重复尿道的真正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有多种学说,但每种学说也不能解释所有类型的发生原因,主要学说有:
1.Das(1977)认为,在胚胎尿道发育过程中,阴茎及尿道板发育互相不平衡、不协调,而发生了以下3 种情况:
(1)尿生殖窦的阴茎已发育,而尿道嵴发育迟缓。因阴茎已经发育,尿生殖窦也随着阴茎向前发育,即形成了副尿道。当副尿道形成后,尿道嵴才开始发育,形成了正尿道。结果成为第Ⅰ型重复尿道。
(2)生殖皱襞畸形融合,使尿道交叉,结果形成了第Ⅱ型不完全性重复尿道。
(3)午菲管及苗勒管对男女尿道的分化有重要作用。午菲管占优势,即发展成女性尿道。在尿道发育过程中,若开始时午菲管处于劣势,尿道即开口于会阴部,继而午菲管由劣势又转为优势,则尿道随着阴茎又发育成男性尿道,结果形成了重复尿道,一条尿道开口于会阴部,另一条尿道随着阴茎而发育,开口于阴茎头,即第Ⅲ型重复尿道。
2.Wilson 认为(1971),尿直肠膈将穴肛分隔为前后两个腔,前面发育成膀胱及后尿道,后面发育成肛门直肠。尿生殖膈止于穴肛膜。若继续向下发育,则把尿道也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形成重复尿道,即第Ⅰ型重复尿道。
3.间质从尿道原基的侧面插入,将尿道隔成前后两个管腔。
4.胚胎时尿道沟交叉,即形成了重复尿道呈第Ⅱ型。

重复尿道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与其类型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尿道感染,副尿道尿流不畅,所以副尿道常有感染。由于病灶隐蔽,常是慢性尿路感染的一个病灶。
第Ⅰ型及内口与正尿道相通、同时有外口的第Ⅱ型重复尿道,排尿时尿由两个尿道口排出,为双股,副尿道尿线较细,有的仅滴沥尿数滴。副尿道既可排尿,亦可排精,有的只排精不排尿。第Ⅲ型重复尿道排尿时,会阴部漏尿或直肠排尿。若副尿道近端为盲端,不与尿道相通时,则只能看到副尿道外口,既不排尿也不排精。若副尿道远端为盲端,感染后分泌物集聚,则副尿道扩张呈囊状,形如尿道憩室。副尿道开口于阴茎背部时,尿道口的远端呈索状,与尿道上裂相同,阴茎勃起时向背侧弯曲,影响性生活。
第Ⅰ型重复尿道的副尿道平滑肌发育不全,约半数病人有尿失禁。轻者发生压力性尿失禁,重者为完全性尿失禁。第Ⅱ型若副尿道发生炎症,尿道分叉处的黏膜水肿,或副尿道内分泌物积聚,可压迫正尿道发生排尿困难,产生尿道梗阻的症状。
需根据病变及体征分别考虑,目的是保持有功能的尿道。第Ⅰ型副尿道无症状者可不予治疗;轻度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治疗。症状严重者可将副尿道切除或用电凝器烧灼,注入硬化剂使副尿道封闭,但可使阴茎下弯加重,发生阴茎勃起疼痛。
第Ⅱ型副尿道的外口在阴茎头部者,可将两个尿道之间的间隔切开,使两条尿道变成一条。副尿道开口于阴茎者,远端尿道呈索状,若有阴茎畸形,需行索状尿道切除,矫正阴茎下弯。第Ⅱ型副尿道通向会阴部者,可单纯切除。通向直肠者可将副尿道切除,行尿道直肠瘘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