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抽搐与惊厥

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异常的不自主收缩,并引起关节运动,多为全身、对称性。其同义词为痉挛(spasm),若伴有意识丧失者则称为惊厥(convulsion)。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强直性(持续肌肉收缩)、阵挛性(断续肌肉收缩)和混合性(先后出现强直性和阵挛性肌肉收缩)。抽搐可起自肌肉、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任何部位的障碍。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病因可概括为以下4类:
1.颅内疾病导致抽搐与惊厥
(1)脑先天性疾病:如脑穿通畸形、小头畸形、脑积水、胎儿感染、各种遗传性代谢病,以母亲妊娠期药物毒性反应及放射线照射等,引起的获得性发育缺陷。
(2)颅脑外伤:颅脑产伤是新生儿或婴儿期抽搐的最常见病因。成人闭合性颅脑外伤的抽搐发生率为0.5%~5%,开放性损伤为20%~50%。绝大多数病例在外伤后2年内出现。
(3)脑部感染:各种脑炎、脑膜炎、脑脓肿及脑寄生虫病。
(4)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脑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栓塞、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
(5)颅内肿瘤:常见于小脑幕上肿瘤,尤以少突胶质细胞瘤最多见(60%以上),其次为脑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各种转移瘤也可导致抽搐。
(6)脑部变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Alzheimer病和Pick病等。
(7)中枢脱髓鞘疾病:如Schilder病、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
2.颅外疾病导致抽搐与惊厥
(1)脑缺氧:如窒息、休克、急性大出血、一氧化碳中毒、吸入麻醉等。
(2)代谢内分泌疾病:
①氨基酸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等。
②脂质代谢障碍,如脂质累积症。
③糖代谢病,如低血糖、半乳糖血症。
④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高钠血症、水中毒、低血钾、低血镁、高碳酸血症等。
⑤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⑥维生素缺乏及依赖症,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症。
(3)中毒:
①药物:如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戊四氮、樟脑)过量;抗精神病药(氯丙嗪、三氟拉嗪、氯普噻吨等)剂量过大;突然停用抗惊厥药或中枢神经抑制药等。
②重金属中毒,如铅、汞中毒。
③食物、农药中毒及酒精戒断等。
(4)心血管疾病:如Adams-Stokes综合征、高血压脑病。
(5)过敏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偶可成为病因。
3.神经官能症癔症性抽搐。
4.高热常是婴幼儿抽搐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及伴发症状:
1.抽搐的类型由于病因不同,抽搐的形式也不一样。
(1)全身性抽搐:为全身骨骼肌收缩,如癫痫大发作表现为强直-阵挛性抽搐;破伤风则是持续强直性抽搐。
(2)局限性抽搐:为躯体或颜面某一局部的连续性抽动。如局限性运动性癫痫常表现为口角、眼睑、手或足等的反复抽搐;若抽搐自一处开始,按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排列形式逐渐扩展,即自一侧拇指始,渐延及腕、臂、肩部,则为Jackson癫痫。而手足搐搦症则呈间歇性四肢(以上肢手部最显著)强直性肌痉挛,典型者呈“助产士”手。
2.抽搐伴随的症状临床上引起抽搐的疾病颇多,部分抽搐类型相似,故分析其伴随的症状,对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癫痫大发作常伴有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破伤风有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和肌肉剧烈疼痛;感染性疾病常伴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脑肿瘤常伴有颅内高压及局部脑功能障碍症状;心血管、肾脏病变、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等均有相应的临床征象。
主要是急诊对症处理,防止外伤;其次是积极确诊并治疗病因。惊厥患者的一般处理原则是:
1.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分泌物或呕吐物进入气管发生窒息。应防止病人咬伤舌头,可用纱布将压舌板裹好放入患者一侧上下牙之间,或使用开口器。另外,须防止跌伤。
2.针刺疗法,发作时可针刺人中、涌泉。
3.地西泮(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或可用10%水合氯醛溶液20~30ml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