蚋俗称“黑蝇”,属双翅目蚋科。全世界已知1200多种,我国有鬃毛。1头部近半球形。复眼大,通常雄蝇两眼间距离较窄,雌蝇较宽。头顶有3个排成三角形的单眼。颜面中央有1对触角,分3节,第3节最长,其基部外侧有1根触角芒。大部分蝇类的口器为舐吸式。由基喙、中喙和1对唇瓣组成,基喙上有1对触须。口器可伸缩折叠,以唇瓣舐吸食物,唇瓣腹面有对成排列的假气管,食物由此流入两唇瓣间的口腔。吸血蝇类的口器为刺吸式。能刺入人、禽皮肤吸血。2胸部前胸和后胸退化,中胸特别发达。中胸背板和侧板上的鬃毛、斑纹等特征是分类的根据。前翅1对,有6条纵脉,均不分支。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足3对,较短,跗节分5节,末端有爪和爪垫各1对,中间有1爪间突,爪垫发达,密布粘毛。爪垫和足上密布鬃毛,适于携带各种病原体。3腹部由10节组成,一半仅可见前5节,后5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外生殖器通常藏月腹部,产卵时伸出。雄外生殖器是蝇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生活史:蝇为全变态昆虫,除少数蝇类(如麻蝇)直接产幼虫外,典型的蝇类生活史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1卵椭圆形或香蕉状,长约1mm,乳白色。常数十至数百粒堆积成块。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卵产出后一天即可孵化。2幼虫俗称蛆。圆柱形,前尖后钝,无足无眼,多呈乳白色。幼虫分3龄,腹部第8节后侧有后气门1对,由气门环、气门裂和钮孔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孔道。后气门形状是幼虫分类的重要依据。虻俗称“牛虻”或“瞎虻”,属双翅目虻科,全世界已知约3500种,我国已记录近400种,主要种类有广斑虻、华虻等。虻成虫体长6―30mm,粗壮,呈棕褐色或黑色,属大型昆虫,多数有鲜艳色斑和光泽,体表多细毛。头部宽大,复眼明显,多具金属光泽。雄虻两眼相接,雌虻两眼分离。触角多为3节,第三节有3―7各环节。雌虻口器为刺舐式,取事时刺破皮肤由唇瓣上的拟气管吸血。翅宽,透明或具色斑。足粗短。腹部可见7节。其颜色和斑纹是分类依据,第8―11节演化为外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