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腕关节结核

腕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wrist joint)比较常见,在上肢三大关节中占第2 位,病人多为青壮年。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结核杆菌一般不能直接侵犯骨与关节,因此很大部分骨关节结核病变都是继发的,约95%继发于肺部病变,结核杆菌通过淋巴结进入血液,再扩散到全身。由于腕关节的活动量大,当体质下降、营养不良、慢性劳损或积累性损伤而促使结核病变的形成。

1.疼痛和压痛 初起时疼痛轻微,随着病变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当病变由单纯滑膜或骨结核发展为全关节结核时,疼痛就很明显。单纯骨型结核压痛仅限于骨病灶的所在部位,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则全关节周围都有压痛。
2.肿胀 由于腕关节周围软组织很少,肿胀容易被发现,在背侧更是如此。手指因活动减少,静脉回流受阻,常有轻度浮肿。
3.功能障碍 单纯骨结核的功能障碍轻,全关节结核则比较明显。如下尺桡关节被累及则前臂旋转功能受限。腕关节破坏严重者,因手指长期不敢活动,手指僵硬,如伸屈指肌腱被破坏,或发生粘连,则手指功能明显受限。
4.脓肿或窦道 脓肿常位于腕背侧或掌侧,可触及波动。脓肿破溃后形成窦道,最初窦道是一个。发生混合感染后窦道可变为多个,窦道闭合形成瘢痕。
5.畸形 常见前臂旋前、腕下垂和手向尺偏或桡偏斜畸形。
对于没有明显死骨的单纯骨结核、滑膜结核或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老弱者都可采用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的内容和疗程都和肘关节结核相同。但非手术疗法对破坏严重的全关节结核疗效较慢,常须一年以上时间。此期间内可用短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于背伸30°位,使腕关节在功能位强直,非手术疗法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由于腕关节的解剖特点,以背侧入路为佳。
1.单纯滑膜结核 先采用非手术疗法1~2 个疗程,无效者可作腕关节滑膜切除术。背侧肿胀明显的可按背侧入路的手术方法将背侧滑膜切除。掌侧肿胀明显的可另在掌侧作纵切口切除滑膜。术后用石膏托固定腕关节3~4 周,拆除石膏后,锻炼腕关节功能。
2.单纯骨结核 无明显死骨的可采用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若非手术疗法无效,或有明显死骨的都应及时手术清除病灶。按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切口显露。对尺桡骨下端病变,可作纵切口;对掌骨基底和腕骨结核,可作腕背侧横切口。病灶清除后用石膏托将腕关节固定3~4 周,以后去托进行功能锻炼。
3.早期全关节结核 早期全关节结核用腕背侧入路显露腕关节,将滑膜及死骨加以清除,术后处理同上。
4.晚期全关节结核 除对年老体弱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外,应采用背侧途径作病灶清除术。腕骨有严重破坏者,可切除一排或两排腕骨,必要时可同时切除桡尺骨下端和掌骨基底。对于腕骨切除后所造成的缺损有两种处理方法。如无混合感染,且病灶清除彻底,可用髂骨块充填骨缺损,并用两根克氏针通过桡尺骨下端,植骨块及掌骨基底加以固定;也可不用任何充填骨块,仅用短石膏托固定患腕于功能位,待局部纤维粘连形成,骨端互相接近后再去石膏练习活动。在这两种处理方法中,以后者简便易行,而且效果较好;而前者虽可保留长度,但手术操作费事,术后又须长时间外固定,功能效果不佳。
如病变已稳定,关节发生骨性或纤维性强直,但有明显的垂腕畸形,或前臂有明显的旋转受限,应作桡骨下端截骨术,纠正垂腕畸形。为了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可切除尺骨小头,术后用石膏托固定3~4 周,然后去托练习功能。
预后:由于腕关节结构复杂,腕骨众多,结核治疗期需固定腕关节,因此常导致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而影响腕关节功能。
预防: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