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龋齿病

龋齿病龋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牙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龋齿病是在微生物、食物和宿主等3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这是龋齿病病因的三联因素理论。后因时间因素的补充,三联因素理论发展成为四联因素理论。即龋齿病发生于敏感的牙、致龋菌群及牙菌斑、蔗糖等细菌底物以及一定的时间等4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础上。
1、口腔中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是某些乳杆菌和放线菌属。这些细菌具有利用蔗糖的产酸能力、对牙体表面的附着能力以及耐酸能力等致龋特性。在牙菌斑存在的条件下,细菌作用于牙,致使龋病发生。
2、食物蔗糖等糖类食物在口腔中可作为细菌分解产酸的底物。
3、宿主影响龋病的宿主因素主要包括牙和唾液。

(一)按进展速度分类
1、急性龋齿又称湿性龋,多见于獐或青年人。龋损呈浅棕色,质地湿软。病变进展较快。猛性龋又称放射性龋,常见于颌面及颈部接受放射治治疗的患者,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患龋,病程发展很快。Sjogren综合征患者及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唾液分泌量减少或未注意口腔卫生,亦可能发生猛性龋。
2、慢性龋齿又称干性龋,临床多见龋损呈黑褐色,质地较干硬,病变进展较慢。静止龋是一种特殊的慢性龋表现,在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病变环境的改变,牙体隐蔽部位外露或开放,原有致病条件发生了变化,龋损进程自行停止。又如牙合面龋,由于咀嚼作用,可能将龋损部分磨平,菌斑不易堆积而病变停止,成为静止龋。
3、继发龋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形成微渗漏,都可能产生龋病,称继发龋。继发龋也可因治疗时未除净病变组织发展而成。
(二)按解剖部分分类
1、牙合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窝沟龋拗口磨牙、前磨牙咬合面、磨牙颊面沟和上颌前牙舌面的龋损。窝沟龋损呈锥形,底部朝牙本质,尖向釉质表面。有些龋损的釉质表面无明显破坏,具有这类临床特征的龋损又称潜行性龋。平滑面龋损可分为2个亚类:发生于牙的近、远中面的损害称邻面龋;发生于牙的颊面或舌面,靠近釉牙骨质界处为颈部龋。釉质平滑骨龋病损害呈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边朝釉质表面,尖向牙本质。当龋损到达釉牙本质界时,即沿釉牙本质界向侧方扩散,在正常的釉质下方发生潜掘性破坏。
2、极面龋在根部牙骨质发生的龋病损害被称为根面龋,多发生于老年人牙龈退缩、根面外露的牙。
3、线形釉质龋齿是种非典型性龋病损害,常见于美洲和亚洲的儿童乳牙列。发生于上颌前牙唇面的新生线处,龋病损害呈新月形。
(三)按病变深度分类浅龋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窝沟龋的龋损部位色泽变黑,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平滑面龋一般呈白垩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患者一般无主观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亦无明显反应。中龋的龋洞已形成,洞内牙本质软化呈黄褐或深褐色。患者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颈部牙本质龋的症状较为明显。深龋的龋洞深大,位于邻面的深龋洞,外观略有色泽改变,洞口较小而病损破坏很深。如食物嵌入洞中,可出现疼痛症状。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较为剧烈。
(一)化学疗法化学疗法是用化学药物处理龋损,使病变终止或消除的方法。75%氟化钠甘油糊剂、8%氟化亚锡溶液、酸性磷酸氯化钠(APF)溶液、含氟凝胶(如1.5%APF凝胶)及含氟涂料等,10%硝酸银和氨硝酸银。
(二)再矿化疗法是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再矿化液含有不同比例的钙、磷和氟。将浸有药液的棉球置于患处,每次放置数分钟,反复3-4次。亦可配制成漱口液,每天含漱。
(三)窝沟封闭
(四)修复性治疗
无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