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潜蚤病

潜蚤又称“沙蚤”,在拉丁美洲称穿皮潜蚤,是一种小型的蚤类,可寄生于人体皮下,引起潜蚤病。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该虫体小呈红褐色。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在我国已知有两种潜蚤,一种为盲潜蚤,无眼,常寄生在鼠类的身体前端,尤其是耳翼,故又名鼠耳蚤,偶然寄生于人。另一种是俊潜蚤,多寄生在动物身体的后端,特别是后腿及肛门附近,也偶尔侵犯人体。此外尚有一种钻潜蚤,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和赤道非洲,已传入亚洲,我国目前尚未见有报道。但对人的危害严重,有可能传入我国,应予重视。

人赤脚行走时或皮肤上沾染潜蚤,虫体可钻入皮下寄生。开始时皮肤仍保留小孔,借以呼吸、排便或产卵,待雌蚤的身体完全钻入皮肤后,雄蚤与之交配,此时在潜入处的皮肤形成黄豆大小的脓疱,伴有剧烈的疼痛和瘙痒。好发于足底、踝部、趾及肛门、外生殖器处,行走会加剧疼痛,常引起跛行,伤口易继发感染而形成多发性疼痛性溃疡或并发破伤风、淋巴管或淋巴结炎。
虫穴可采用手术切除。有继发感染时给予消炎杀菌药物治疗。
在流行区不要赤脚下田,用杀虫剂喷洒潜蚤栖居的孳生场所。及时治疗患者,消灭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