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偶见于成年人。其发病原因如下:
1、小儿牙齿发育不完整,不能将花生、瓜子、豆类等物嚼碎,喉的防御反射功能又不健全,容易将异物吸入气道。
2、进食时哭闹或嬉笑,也是发生呼吸道异物的原因之一,口内食物可于啼哭或嬉笑后之深吸气时吸入气道。
3、玩耍或工作时如口含有物品,稍有疏忽,口中含物可于谈笑、啼哭、跌倒时,吸入气管、支气管内,如塑料笔套、铁钉等。
4、全麻或昏迷病人,如护理不当,可吸入呕吐物或松动的假牙。异物种类和部位呼吸道异物以花生、瓜子、豆类等植物性异物最为常见,约占呼吸道异物总数的80%;其次为动物性异物,如鱼刺、骨片等;此外,尚有金属性异物如铁钉、注射针等,以及化学制品类异物如塑料笔套、假牙等。异物停留的部位与异物性质、形状、解剖特点等因素有关,尖锐或不规则的异物易嵌顿于声门下区;轻而光滑的异物如西瓜子,常随呼吸气流在气管内上下活动;由于右侧支气管与气管纵轴间形成的角度较小,且管腔较粗短,故右侧支气管异物的发病率高于左侧。
1、气管异物异物进入呼吸道后,立即发生剧烈呛咳,顿时面红耳赤,并有憋气、呼吸不畅等症状。随后,若异物贴附于气管壁,症状可暂时缓解;若吸入之异物轻而光滑有如西瓜子等,则常随呼吸气流在气管内上下活动;因此,于症状缓解期后,病人仍不时发生咳嗽。当异物随气流向上撞击声门下区时,可产生拍击声,在咳嗽时或呼气末期可闻及,以听诊器在颈部气管前可清楚听到。气管内有异物时,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相仿,由于气流通过变狭的气道,可产生哮鸣音。如异物较大,阻塞气管或隆嵴时,可致窒息。
2、支气管异物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相似。异物进入支气管后,因活动减少,咳嗽症状可略减轻。但若为植性异物,支气管炎症多较明显,常有发热、咳嗽、痰多等症状。呼吸困难程度与异物部位及大小有关;如两侧支撖这内均有异物堵塞,呼吸困难多较严重。肺部听诊时病侧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3、并发症气管、支气管内有异物时,由于缺氧,可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而并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明显,烦躁不安,脸色苍白或紫绀,心率增快,常超过160―180次/分,肝增大等。阻塞性肺气肿明显或剧烈咳嗽时,可致细支气管或肺浅表组织破裂,并发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轻者多能自行逐渐吸收,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紊乱。
呼吸道异物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应及时诊断,尽早取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发生因呼吸困难、缺氧而致的心功能衰竭。
1、气管异物可用“守株待兔”法于直接喉镜下钳取。以直接喉镜挑起会厌、暴露声门、用鳄口式异物钳伸入声门下区,上下张开钳口,于呼气或咳嗽时,在异物随气流上冲的瞬间,夹住异物。对于瓜子等较扁平的异物,出声门时应将夹有异物的钳口转位,使异物的最大横径与声门裂平行,以减少阻力,避免异物因受声带阻挡而脱落。如上述方法失败,可于支气管镜下钳取异物。
2、支气管异物用直接法或间接法导入支气管镜,发现异物时,用钳子夹持后取出。
3、因异物致心力衰竭时,应酌情使用强心药物,于心电监护下,及时取除异物。有严重气胸、纵隔气肿时,应及时引流。
4、对于硬管支气管镜下难以窥见的深部细小异物,可使用纤维支气管镜钳取。位于支气管深部的金属性异物,必要时可在X线监视下钳取。
5、呼吸道异物常有继发感染,应酌情应用抗生素,以便控制炎症。
呼吸道异物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其预防要点为:
1、避免给3―5岁以下的小儿吃花生、瓜子、豆类等食物。
2、进食时不要嬉笑、哭闹、打骂,以免深吸气时误将异物吸入。
3、改正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如发现小儿口内含物时,应婉言劝说,使其吐出,不要用手指强行挖取,以免引起哭闹而吸入气道。
4、重视昏迷病人的护理,使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下呼吸道。全麻病人事先应将活动的假牙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