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皮肤、粘膜受伤或有其他病变以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受病菌感染所致。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的是金黄葡萄球菌,有的是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
由于病人的机体条件、受感染的原因和病菌的毒性可有差异.临床上本病可分为下列类型。
(1)一般性皮下蜂寓织炎病人先可有皮肤损伤.或有手、足等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发生本病时常有恶寒发热和全身不适;患处肿胀疼痛,表皮发红、指压后可稍褪色,红肿边缘界限不清楚。病变部位近侧的淋巴结常有肿痛,例如前臂有蜂窝织炎时腋窝淋巴结肿痛,面部有蜂窝织炎时颈部淋巴结肿痛。病变加重扩大时,皮肤可起水泡,一部分变成褐色,或破溃出脓;病人体温更增高或过低,还可有意识失常等症状。
(2)新生儿皮下坏疽新生儿的皮肤柔嫩,护理疏忽致皮肤沾污、擦伤等,金黄葡萄球菌等侵入皮下组织就会造成本病。病儿发热、不进乳、不安或昏睡,全身情况不良。病变多在背部、臀部等经常受压处。初起时皮肤发红、质地稍变硬。继而,病变范围扩大,中心部分色变暗变软,触之有浮动感,有的可起水泡;皮肤坏死时变成灰褐色或黑色,并可破溃。
(3)老年人皮下坏疽病人以男性居多。常见病前曾洗澡,长时间浸泡于热水并擦身,然后随便裸体躺在池边或长凳上休息。事后发生本病,病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人寒战发热,全身不适乏力。背部或侧卧时肢体着床部分有大片皮肤红、肿、疼痛。继而,皮肤变为暗灰色,知觉迟钝,触之有波动感,穿刺可吸出脓性物。全身症状加重,可有气急、心悸、头痛、烦躁、谵妄、昏睡等。
(4)颌下急性蜂窝织炎感染可起源于口腔或面部。起源于口腔等多为小儿,因迅速波及咽喉而阻碍通气(类似急性咽峡炎),甚为危急。病儿有高热,不能正常进食,呼吸急迫;颌下肿胀明显,表皮仅有轻度红热,检视口底可见肿胀。起源于面部的颁下蜂窝织炎,局部表现红肿痛热,常向下方蔓延,全身反应较重;感染累及颈阔肌内结缔组织后,也可阻碍通气和吞咽。
(5)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发生在皮肤受损伤后,病菌是厌氧菌,如肠球菌、兼性大肠杆菌、拟杆菌、兼性变形杆菌或产气荚膜梭菌。炎症主要在皮下结缔组织,末侵及肌肉层,不同于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肌炎为主)。初期表现类似一般性蜂窝织炎;特点是扩展快且可触知皮下捻发音,破溃后可有臭味,全身状态较快恶化。
治疗需注射抗菌药,一般先用青霉素或苯唑西林(新青霉章Ⅱ),疑有肠道菌类感染时加甲硝唑。然后根据临床疗效或化验报告菌种调整药晶。如病人能接受口服药剂,可同时用中药普济消毒饮等。局部处理:一般性蜂窝织炎的早期,可用金黄散、玉露散等敷贴;但其病变进展时,或是上述其他各型皮下蜂窝织炎,都应及时切开引流,以缓解皮下炎症扩展和减少皮肤坏死。切开可作多个较小的切口,用药液湿纱条引流。同时要改善病人全身状态,例如:高热时行头颈部冷敷;不能正常进饮食时,输液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呼吸急促时给氧或辅助通气等。此外,对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病人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预防本病应平日重视皮肤的清洁卫生和防避损伤;皮肤受伤后要及早处理,有某种化脓性病变更应及时治疗。婴儿和老年人的抗感染能力较弱,要重视生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