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皮肤利什曼病

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leishmaniasis,CL)是由多种不同的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皮肤损害。

病因 症状 预防 治疗

皮肤利什曼原虫病(cutaneousleishmaniasis)病原为热带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tropica),该虫形态并无特殊,我国新疆地区有病例发现。感染源为病人及带虫的动物(鼠类),并经白蛉传播,也可经直接接种传播而感染,儿童多见,病后免疫力持久。潜伏期数周至数月不等。

本病以皮肤损害为主。可见单发或多发的小丘疹,进展缓慢,逐渐破溃形成溃疡,表面覆以一层痂皮,伴有黏稠的分泌物。溃疡大多不深,直径约1~3cm。如继发感染可使之加重。本病即使未经特殊治疗,数月后亦可结痂自愈。有更广泛皮肤损害的,且多数呈结节型或疣型麻风样,称为弥漫性皮肤利什曼原虫病(diffusecutaneousleishmaniasis)。
一般治疗可选用葡萄糖酸锑钠,六日疗程已足。也可用乙胺嘧啶、左旋咪唑、两性霉素B等。因本病有自愈倾向,如病损单一,且不发生在颜面部位,无须特效治疗,而以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预后:本病不会自愈,在治疗后容易复发,未经治疗,常引起破坏性和毁容性后果。
预防:治疗患者,灭鼠及白蛉,搞好个人防护是主要预防措施。